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广播、电视事业论文--编辑、写作和播送业务论文

消费主义视角下电视情感类谈话节目研究--以《爱情保卫战》为个案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1 绪论第7-17页
    1.1 研究背景第7-8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8页
    1.3 研究方法第8-11页
        1.3.1 个案介绍及研究价值第9-11页
        1.3.2 编码第11页
    1.4 研究现状第11-16页
        1.4.1 国内外消费主义相关研究第11-14页
        1.4.2 电视情感类谈话节目相关研究第14-16页
    1.5 创新之处第16-17页
2 消费主义与电视媒介第17-23页
    2.1 消费的界定与消费主义的发展第17-20页
        2.1.1“消费”的概念第17-18页
        2.1.2 鲍德里亚的消费主义理论第18-19页
        2.1.3 消费主义的发展——从国外到国内第19-20页
    2.2 消费主义视野下的电视媒介第20-23页
        2.2.1 消费主义对电视媒介的影响第20-21页
        2.2.2 消费主义影响下电视的表现第21-23页
3 消费主义与电视情感类谈话节目第23-30页
    3.1 电视情感类谈话节目的界定与发展第23-27页
        3.1.1 情感类谈话节目的定义第23-24页
        3.1.2 情感类谈话节目的分类第24-25页
        3.1.3 情感类谈话节目的发展第25-27页
    3.2 情感类谈话节目在消费主义背景下第27-30页
        3.2.1 情感类谈话节目与消费主义的关系第27-28页
        3.2.2 我国电视情感类谈话节目的消费化特点第28-30页
4 被公开的情感与人:消费主义下的《爱情保卫战》第30-42页
    4.1 情感内容的消费第30-33页
        4.1.1 私人经验的消费第30-32页
        4.1.2 情绪的消费第32-33页
    4.2 符号化的消费第33-42页
        4.2.1 嘉宾“符号化”消费与差异化的消费想象第33-37页
        4.2.2 符号塑造——金牌爱情导师第37-38页
        4.2.3 无处不在的广告——“爱情与幸福”的象征符码第38-40页
        4.2.4 技术符号消费——拼接的画面第40-42页
5 电视情感类谈话节目消费化本质探析第42-48页
    5.1 经济利益的驱动第42-45页
        5.1.1《爱情保卫战》市场化的本质第42-43页
        5.1.2 收视率的竞逐第43-45页
    5.2 文化工业的生产第45-48页
        5.2.1 流水线下的产品第45-46页
        5.2.2 充满悬念的故事第46-48页
6 消费主义下电视情感类谈话节目的迷思第48-55页
    6.1 受众消费的正面效果分析第48-51页
        6.1.1 从“观看”到“移情”第48-49页
        6.1.2 引发个体认同第49-51页
    6.2 节目消费化的负面效果分析第51-55页
        6.2.1 隐私的窥探成瘾第51-52页
        6.2.2 泛滥的符号意义第52-55页
结语第55-57页
注释第57-60页
参考文献第60-63页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清单第63-64页
后记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ANSYS的石油管道缠绕机的结构优化设计
下一篇:基于声发射的FRP钢管混凝土损伤过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