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1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4页 |
·现代起重机特征及发展趋势 | 第10-12页 |
·多领域耦合系统的仿真技术 | 第12-13页 |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20页 |
·多领域建模仿真方法 | 第14-15页 |
·机电液控耦合系统动力学分析 | 第15-16页 |
·液压系统动态特性研究 | 第16-20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第二章 仿真平台简介与系统模块化建模分解 | 第21-35页 |
·引言 | 第21-22页 |
·仿真语言Modelica | 第22-27页 |
·Modelica 语言的类函数 | 第23-24页 |
·Modelica 语言的组件连接机制 | 第24-25页 |
·Modelica 语言的标准模型库 | 第25-27页 |
·基于Modelica 语言的多领域建模仿真平台 | 第27-30页 |
·MWorks 平台特点 | 第28-29页 |
·MWorks 平台的体系结构 | 第29页 |
·MWorks 平台仿真流程 | 第29-30页 |
·模块化仿真建模 | 第30-33页 |
·模块化建模方法介绍 | 第30-32页 |
·液压起重机起升系统的模块化分解 | 第32-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三章 起升机械系统模型的建立 | 第35-60页 |
·引言 | 第35-37页 |
·基于有限单元理论的模型推导 | 第37-46页 |
·卷筒—钢丝绳模块 | 第38-41页 |
·钢丝绳—滑轮组模块 | 第41-43页 |
·起升钢丝绳模块 | 第43-46页 |
·基于Modelica 语言的起升机械系统模型描述 | 第46-50页 |
·接口模块 | 第46页 |
·卷筒—钢丝绳模型的建立 | 第46-48页 |
·钢丝绳—滑轮组模型的建立 | 第48-49页 |
·钢丝绳模型的建立 | 第49-50页 |
·系统元件模型仿真验证与分析 | 第50-58页 |
·系统元件模型的验证及有效性 | 第50页 |
·卷筒—钢丝绳模型的仿真 | 第50-53页 |
·钢丝绳—滑轮组模型的仿真 | 第53-54页 |
·钢丝绳模型的仿真 | 第54-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四章 起升液压系统模型的建立 | 第60-82页 |
·引言 | 第60-61页 |
·液压泵非线性模型的建立 | 第61-72页 |
·非线性数学模型的推导 | 第62-65页 |
·定量泵模型的建立 | 第65-67页 |
·变量泵模型的建立 | 第67-68页 |
·定量泵仿真验证与动态特性分析 | 第68-72页 |
·电液伺服阀模型的建立 | 第72-81页 |
·电液伺服阀模型结构 | 第73-74页 |
·力矩马达模型(Torque Motor) | 第74-76页 |
·喷嘴挡板(Nozzle Flapper) | 第76-78页 |
·阀芯组件(Spool) | 第78页 |
·反馈弹簧杆组件(FeedbackLever) | 第78页 |
·阀体组件(Body) | 第78-79页 |
·电液伺服阀模型的建立 | 第79-80页 |
·建模仿真结果验证及动态特性分析 | 第80-81页 |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第五章 液压起重机起升系统动态仿真分析 | 第82-97页 |
·引言 | 第82页 |
·起升系统参数匹配计算 | 第82-84页 |
·起升机构零部件的参数计算 | 第82-83页 |
·液压传动装置的计算 | 第83-84页 |
·常见的起升液压回路 | 第84-88页 |
·开式液压系统 | 第84-86页 |
·闭式液压系统 | 第86-88页 |
·机液控耦合起升系统动态性能仿真分析 | 第88-95页 |
·机液控耦合起升系统模型动态仿真分析 | 第88-89页 |
·离地起升工况仿真分析 | 第89-92页 |
·制动工况分析 | 第92-94页 |
·二次起升工况仿真分析 | 第94-95页 |
·本章小结 | 第95-97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97-100页 |
·全文总结 | 第97-98页 |
·研究展望 | 第98-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05页 |
致谢 | 第105-10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第106-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