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水路运输论文--各种船舶论文--工程船论文

海上潮间带两栖风电运维船船型初步设计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第1章 绪论第14-26页
    1.1 选题的意义与实用价值第14-16页
        1.1.1 国内外海上风电场发展现状第14-15页
        1.1.2 海上潮间带风电场维护及运维船需求第15页
        1.1.3 选题的意义和实用价值第15-16页
    1.2 本课题的研究现状第16-25页
        1.2.1 海上风电场运维船研究现状第16-17页
        1.2.2 两栖车(船)的研究现状第17-21页
        1.2.3 两栖车(船)的推进方式及陆上传动方式的研究现状第21-23页
        1.2.4 两栖车(船)的设计理论及阻力性能的研究现状第23-24页
        1.2.5 侧体布局对三体船性能影响的研究现状第24-25页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5-26页
第2章 两栖风电运维船船型及驱动方式论证第26-38页
    2.1 船型分析与确定第26-29页
        2.1.1 单体船第26页
        2.1.2 双体船第26-27页
        2.1.3 三体船第27-28页
        2.1.4 两栖运维船船型确定第28-29页
    2.2 两栖船陆上行驶方式的分析与确定第29-31页
        2.2.1 履带式两栖船(车)行驶方式第29-30页
        2.2.2 轮式两栖船(车)行驶方式第30页
        2.2.3 气垫船行驶方式第30页
        2.2.4 两栖船陆上行驶方式的确定第30-31页
    2.3 两栖船陆上传动系统的分析与确定第31-33页
        2.3.1 机械传动第31-32页
        2.3.2 电力传动第32页
        2.3.3 液压传动第32-33页
        2.3.4 陆上传动方式的确定第33页
    2.4 两栖船水上推进方式的分析与确定第33-35页
        2.4.1 轮胎划水推进第33-34页
        2.4.2 螺旋桨推进第34页
        2.4.3 喷水推进第34-35页
        2.4.4 水上推进方式的确定第35页
    2.5 动力驱动方式的确定第35-37页
    2.6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3章 海上潮间带两栖风电运维船初步设计第38-54页
    3.1 方案构思第38-39页
        3.1.1 使用要求第38页
        3.1.2 方案构思第38-39页
    3.2 主要要素的确定第39-48页
        3.2.1 主尺度的初步选取第39-46页
        3.2.2 排水量校核第46-47页
        3.2.3 水上快速性校核第47-48页
        3.2.4 两栖船主要要素确定第48页
    3.3 型线设计第48-51页
        3.3.1 主体特征参数的确定第48-49页
        3.3.2 横剖面面积曲线的设绘第49-50页
        3.3.3 NAPA型线设计第50-51页
    3.4 总布置的设计第51-53页
        3.4.1 主船体的划分第51页
        3.4.2 上层建筑的划分第51页
        3.4.3 轮胎收放装置的布置第51-52页
        3.4.4 总布置图第52-53页
    3.5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4章 两栖风电运维船陆上驱动系统设计第54-68页
    4.1 两栖船陆上驱动系统方案构思第54-56页
        4.1.1 陆上驱动系统的设计要求第54页
        4.1.2 液压系统原理图第54-56页
    4.2 陆上驱动系统设计第56-62页
        4.2.1 轮胎的选型第56-58页
        4.2.2 液压马达选型第58-62页
    4.3 轮胎收放装置设计第62-65页
        4.3.1 轮胎收放装置第62-64页
        4.3.2 液压缸的选型第64-65页
    4.4 液压系统设计第65-67页
    4.5 本章小结第67-68页
第5章 两栖风电运维船水上性能研究及方案优选第68-96页
    5.1 两栖船阻力及波浪中的运动响应分析第68-71页
        5.1.1 两栖船阻力成因及分类第68-69页
        5.1.2 各部分阻力计算方法第69-70页
        5.1.3 两栖船在波浪中的运动响应第70-71页
    5.2 数值仿真方法研究第71-79页
        5.2.1 数值仿真基本方法第71-73页
        5.2.2 数值仿真方法验证第73-79页
    5.3 计算船模及方案确定第79-82页
        5.3.1 计算船模参数第79-80页
        5.3.2 计算模型型式确定第80-81页
        5.3.3 不同侧体布局船型方案第81-82页
    5.4 两栖船静水阻力性能研究第82-90页
        5.4.1 三体两栖船总阻力仿真结果第82-84页
        5.4.2 三体两栖船摩擦阻力系数分析第84页
        5.4.3 三体两栖船剩余阻力系数分析第84-86页
        5.4.4 各方案在设计航速附近的剩余阻力系数分析第86-90页
    5.5 两栖船耐波性能研究第90-93页
        5.5.1 波浪要素的确定第90-91页
        5.5.2 船舶在波浪中的运动响应第91-93页
    5.6 两栖船船型方案确定第93-95页
    5.7 本章小结第95-96页
结论与展望第96-98页
参考文献第98-104页
附录第104-114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14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专利第114-116页
致谢第116-117页
详细摘要第117-121页

论文共12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发展的法律障碍与完善对策
下一篇:我国境外驰名商标的认定和保护—中日立法与司法实践之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