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2页 |
1.2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1.3 论文的主要贡献 | 第14-15页 |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5-17页 |
第2章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7-32页 |
2.1 本章引论 | 第17页 |
2.2 互联网域内路由协议 | 第17-21页 |
2.3 网络可用性研究现状 | 第21-23页 |
2.3.1 主动方案 | 第21-22页 |
2.3.2 被动方案 | 第22-23页 |
2.4 多路径路由 | 第23-31页 |
2.4.1 逐跳转发 | 第23-30页 |
2.4.2 非逐跳转发 | 第30-3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3章 域内多路径路由模型和框架 | 第32-40页 |
3.1 本章引论 | 第32页 |
3.2 路由度量模型 | 第32-34页 |
3.3 无环路转发条件 | 第34-37页 |
3.4 网络可用性模型及链路保护方案框架 | 第37-39页 |
3.4.1 网络可用性模型 | 第37-38页 |
3.4.2 链路保护方案框架 | 第38-3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4章 高效的域内多路径路由算法 | 第40-71页 |
4.1 本章引论 | 第40-41页 |
4.2 网络模型及路径类型 | 第41-44页 |
4.2.1 网络模型 | 第41-42页 |
4.2.2 路径类型 | 第42-44页 |
4.3 算法基本思想 | 第44-45页 |
4.4 路由度量具有严格保序性 | 第45-56页 |
4.4.1 算法描述 | 第47-53页 |
4.4.2 算法举例 | 第53-55页 |
4.4.3 算法正确性 | 第55-56页 |
4.4.4 算法复杂度 | 第56页 |
4.5 路由度量具有非严格保序性 | 第56-63页 |
4.5.1 算法描述 | 第58-60页 |
4.5.2 算法举例 | 第60-61页 |
4.5.3 算法正确性 | 第61-62页 |
4.5.4 算法复杂度 | 第62-63页 |
4.6 算法比较 | 第63页 |
4.7 实验及结果分析 | 第63-70页 |
4.7.1 实验方法 | 第63-65页 |
4.7.2 实验结果 | 第65-70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5章 多路径路由增量部署方案 | 第71-82页 |
5.1 本章引论 | 第71页 |
5.2 增量部署问题描述及解决方案 | 第71-79页 |
5.2.1 贪心算法 | 第72-73页 |
5.2.2 模拟退火算法 | 第73页 |
5.2.3 遗传算法 | 第73-79页 |
5.3 实验及结果分析 | 第79-81页 |
5.3.1 实验方法 | 第79-80页 |
5.3.2 实验结果 | 第80-8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第6章 基于多下一跳和备份路径的混合链路保护方案 | 第82-100页 |
6.1 本章引论 | 第82-83页 |
6.2 混合链路保护方案基本框架和高效的快速重路由算法 | 第83-86页 |
6.2.1 混合链路保护方案基本框架 | 第83-84页 |
6.2.2 高效的快速重路由算法 | 第84-86页 |
6.3 多下一跳链路保护方案—MNP | 第86-91页 |
6.3.1 算法基本思想 | 第86-87页 |
6.3.2 算法描述 | 第87-90页 |
6.3.3 算法正确性 | 第90-91页 |
6.4 关键链路保护方案—BPP | 第91-95页 |
6.4.1 关键链路保护问题描述 | 第92页 |
6.4.2 算法基本思想 | 第92-94页 |
6.4.3 算法描述 | 第94-95页 |
6.5 实验结果和分析 | 第95-98页 |
6.5.1 实验方法 | 第95-96页 |
6.5.2 实验结果 | 第96-98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98-100页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00-103页 |
7.1 论文的主要结论 | 第100-101页 |
7.2 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 第101-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09页 |
致谢 | 第109-111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11-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