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风险管理的动车组受电弓故障树分析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设备故障对于高速铁路的影响 | 第12-13页 |
1.3 风险和风险管理概述 | 第13-16页 |
1.3.1 风险的定义与特征 | 第13-14页 |
1.3.2 风险的要素 | 第14-15页 |
1.3.3 风险管理的定义、产生和发展 | 第15-16页 |
1.4 故障树方法 | 第16页 |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6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主要工作 | 第18-19页 |
第2章 受电弓故障树分析法理论基础 | 第19-31页 |
2.1 故障树分析法概述 | 第19-22页 |
2.1.1 故障树分析中相关专业术语和图形符号 | 第19-20页 |
2.1.2 故障树分析法的特性 | 第20-21页 |
2.1.3 故障树分析法的思路 | 第21-22页 |
2.2 建立故障树 | 第22-23页 |
2.2.1 建立故障树的原则和方法 | 第22-23页 |
2.2.2 故障树的构建步骤 | 第23页 |
2.3 故障树定性分析 | 第23-27页 |
2.3.1 故障树底事件割集与径集的概念 | 第23-24页 |
2.3.2 故障树的简化 | 第24-25页 |
2.3.3 求解最小割集的方法 | 第25-27页 |
2.4 故障树的定量分析 | 第27-30页 |
2.4.1 布尔代数 | 第27-28页 |
2.4.2 顶事件的发生概率 | 第28-29页 |
2.4.3 底事件的重要度 | 第29-3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动车组和受电弓介绍及常见故障 | 第31-44页 |
3.1 动车组概述 | 第31页 |
3.2 世界动车组介绍 | 第31-33页 |
3.2.1 日本动车组 | 第31-32页 |
3.2.2 德国动车组 | 第32页 |
3.2.3 法国动车组 | 第32页 |
3.2.4 国外动车组运营故障 | 第32-33页 |
3.3 中国动车组发展历程介绍 | 第33-38页 |
3.3.1 技术引进动车组介绍 | 第33-35页 |
3.3.2 技术创新动车组介绍 | 第35-37页 |
3.3.3 中国动车组运营故障 | 第37-38页 |
3.4 中国高速动车组受电弓介绍 | 第38-43页 |
3.4.1 DSA380型受电弓 | 第38-41页 |
3.4.2 CX-PG型受电弓 | 第41-43页 |
3.5 研究动车组及受电弓故障的重要性 | 第43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4章 受电弓故障树分析 | 第44-51页 |
4.1 受电弓常见故障分类 | 第44-45页 |
4.1.1 受电弓自身故障 | 第44页 |
4.1.2 外部环境故障 | 第44页 |
4.1.3 共同作用故障 | 第44-45页 |
4.2 受电弓典型故障案例 | 第45-48页 |
4.3 受电弓故障树建立 | 第48页 |
4.4 受电弓故障树分析 | 第48-50页 |
4.4.1 定性分析 | 第49页 |
4.4.2 定量分析 | 第49-5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5章 受电弓故障对策及检修指导 | 第51-55页 |
5.1 受电弓故障对策 | 第51-52页 |
5.1.1 库内检修故障对策 | 第51页 |
5.1.2 线路运行故障对策 | 第51-52页 |
5.2 受电弓检修指导 | 第52-54页 |
5.2.1 受电弓性能检查 | 第52-53页 |
5.2.2 受电弓外观检查 | 第53-54页 |
5.2.3 受电弓表面清洁 | 第54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