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可持续雨洪管理导向下的小城镇公共空间规划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1章 绪论第14-30页
    1.1 研究背景第14-18页
        1.1.1 小城镇公共空间雨洪问题及其危害第14-16页
        1.1.2 常规雨洪管理的局限性第16-18页
    1.2 研究对象界定第18页
        1.2.1 公共空间第18页
        1.2.2 小城镇公共空间第18页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8-19页
        1.3.1 研究目的第18页
        1.3.2 研究意义第18-19页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9-27页
        1.4.1 国外研究现状第19-22页
        1.4.2 国内研究现状第22-27页
    1.5 研究设计第27-30页
        1.5.1 拟解决关键问题第27页
        1.5.2 研究方法第27-28页
        1.5.3 研究框架第28-29页
        1.5.4 技术路线第29-30页
第2章 可持续雨洪管理基础研究第30-41页
    2.1 可持续雨洪管理的目标第30-31页
        2.1.1 雨洪径流资源化第30页
        2.1.2 削减径流总量第30页
        2.1.3 延长峰值出现时间第30页
        2.1.4 减缓径流流速第30-31页
        2.1.5 削减污染负荷第31页
    2.2 可持续雨洪管理的径流机制第31-33页
        2.2.1 滞蓄第31页
        2.2.2 沉淀第31页
        2.2.3 吸附第31页
        2.2.4 入渗第31-32页
        2.2.5 微生物分解第32页
        2.2.6 过滤第32页
        2.2.7 植物吸收第32页
        2.2.8 蒸发蒸腾挥发第32-33页
    2.3 可持续雨洪管理的设施第33-41页
        2.3.1 可持续雨洪管理的设施第33-37页
        2.3.2 可持续雨洪管理设施的径流机制效果第37-38页
        2.3.3 可持续雨洪管理设施的设计要求第38-41页
第3章 小城镇公共空间与可持续雨洪管理的关系第41-66页
    3.1 公共空间对于可持续雨洪管理的价值第41-43页
        3.1.1 作为可持续雨洪管理的空间载体第41-42页
        3.1.2 提供适宜的雨洪径流路径第42页
        3.1.3 提升可持续雨洪管理的社会效益第42-43页
    3.2 传统公共空间建设模式对于可持续雨洪管理的影响第43-52页
        3.2.1 道路的建设第43-44页
        3.2.2 广场的建设第44-45页
        3.2.3 停车场的建设第45页
        3.2.4 农田的建设第45-46页
        3.2.5 山体的建设第46-47页
        3.2.6 林地的建设第47-49页
        3.2.7 绿地的建设第49页
        3.2.8 水体的建设第49-52页
    3.3 小城镇公共空间径流控制效果分析第52-57页
        3.3.1 小城镇公共空间径流控制效果分析流程第52页
        3.3.2 可持续雨洪管理径流机制的效果第52-54页
        3.3.3 小城镇公共空间支撑的径流机制第54-55页
        3.3.4 小城镇公共空间的径流控制效果比较分析第55-57页
    3.4 基于可持续雨洪管理的小城镇公共空间特征分析第57-61页
        3.4.1 基于雨洪管理的小城镇公共空间分类第57页
        3.4.2 基于雨洪径流水量控制的小城镇公共空间特征第57-60页
        3.4.3 基于雨洪径流水质控制的小城镇公共空间特征第60-61页
    3.5 基于可持续雨洪管理的小城镇公共空间规划策略第61-65页
        3.5.1 人工类公共空间规划策略第61-63页
        3.5.2 半自然类公共空间规划策略第63-64页
        3.5.3 自然类公共空间规划策略第64-65页
    3.6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4章 可持续雨洪管理导向下的小城镇公共空间规划第66-97页
    4.1 道路的可持续雨洪管理设计第66-73页
        4.1.1 最小化道路用地第66-67页
        4.1.2 弱化道路阻断作用第67页
        4.1.3 加强道路运输管理第67页
        4.1.4 采用雨洪管理设施第67-68页
        4.1.5 公路设计第68-69页
        4.1.6 街道设计第69-73页
    4.2 广场与停车场的可持续雨洪管理设计第73-80页
        4.2.1 小规模分散化第73-74页
        4.2.2 选用渗透性材料第74页
        4.2.3 广场设计第74-78页
        4.2.4 停车场设计第78-80页
    4.3 农田的可持续雨洪管理设计第80-83页
        4.3.1 缓解面源污染第81页
        4.3.2 种养循环及农田废弃物处理第81-82页
        4.3.3 推进农田集中化规模化发展第82页
        4.3.4 引进新型灌溉技术第82-83页
    4.4 绿地的可持续雨洪管理设计第83-84页
        4.4.1 加强绿地与其它公共空间联系第83页
        4.4.2 保护场地原生植被第83页
        4.4.3 集中绿地设计第83-84页
    4.5 水体的可持续雨洪管理设计第84-93页
        4.5.1 提高雨水利用率第84-85页
        4.5.2 严格控制河道两侧土地开发第85页
        4.5.3 植被恢复第85页
        4.5.4 提高水网密度第85页
        4.5.5 水质改善第85-86页
        4.5.6 河流设计第86-91页
        4.5.7 沟渠设计第91-92页
        4.5.8 湿地与池塘设计第92-93页
    4.6 山体与林地的可持续雨洪管理设计第93-97页
        4.6.1 划定保护范围第93-94页
        4.6.2 分类保护与恢复第94-95页
        4.6.3 增加林地面积第95页
        4.6.4 加强山林管理第95-97页
第5章 实践与探索—崇州市白头镇公共空间规划第97-121页
    5.1 项目背景第97-98页
        5.1.1 区位第97页
        5.1.2 自然环境第97页
        5.1.3 项目缘起第97-98页
    5.2 公共空间现状第98-106页
        5.2.1 水体第98-99页
        5.2.2 林盘第99-103页
        5.2.3 农田第103-104页
        5.2.4 道路第104-106页
    5.3 崇州市白头镇公共空间体系规划第106-117页
        5.3.1 划定分区第106页
        5.3.2 确定雨洪管理策略第106-108页
        5.3.3 水体规划第108-110页
        5.3.4 林盘规划第110-114页
        5.3.5 农田规划第114-115页
        5.3.6 道路规划第115-117页
    5.4 项目不足第117-118页
        5.4.1 基础资料不足第117页
        5.4.2 管理措施不明确第117-118页
        5.4.3 缺乏明确控制标准第118页
    5.5 改进建议第118-121页
        5.5.1 明确水文控制目标第118-119页
        5.5.2 完善基础资料第119页
        5.5.3 编制具体导则第119-121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121-125页
    6.1 研究结论第121-123页
    6.2 研究展望第123-125页
致谢第125-126页
参考文献第126-13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第130页

论文共13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莱阳恒润食品公司国内市场开发营销策略探究
下一篇:论WTO全面取消农产品出口补贴对我国农产品进口贸易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