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0-27页 |
1.1 氟烃基改性聚硅氧烷 | 第11-20页 |
1.1.1 氟硅单体聚合法得到氟改性聚硅氧烷 | 第12-15页 |
1.1.2 硅氢加成法得到氟改性聚硅氧烷 | 第15-17页 |
1.1.3 将有机氟单体接到有机硅主链上 | 第17-18页 |
1.1.4 新型氟硅材料 | 第18-20页 |
1.2 功能性聚硅氧烷低聚物 | 第20-24页 |
1.2.1 含氢硅氧烷低聚物 | 第21页 |
1.2.2 烷氧基硅氧烷低聚物 | 第21-22页 |
1.2.3 氨基硅氧烷低聚物 | 第22-23页 |
1.2.4 乙烯基硅氧烷低聚物 | 第23-24页 |
1.3 支化聚硅氧烷 | 第24-26页 |
1.3.1 硅碳型有机硅树枝状大分子 | 第25页 |
1.3.2 硅氧硅型有机硅树枝状大分子 | 第25-26页 |
1.4 本文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 第26-27页 |
2 含氟聚硅氧烷的合成及表征 | 第27-41页 |
2.1 实验药品和仪器 | 第27-28页 |
2.2 测试仪器及方法 | 第28页 |
2.3 氟硅氧烷及聚氟硅氧烷的合成 | 第28-31页 |
2.3.1 氟硅氧烷的合成 | 第28-29页 |
2.3.2 聚氟硅氧烷的合成 | 第29-31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31-38页 |
2.4.1 合成产物结构及性能表征 | 第31-36页 |
2.4.2 反应单体比例及溶剂对硅氢加成反应的影响 | 第36-37页 |
2.4.3 聚氟硅氧烷的粘度、分子量与催化剂含量的关系 | 第37-3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8-41页 |
3 含氟硅橡胶及其性能研究 | 第41-61页 |
3.1 实验药品和仪器 | 第41-42页 |
3.2 测试仪器及方法 | 第42-43页 |
3.2.1 硫化曲线测试 | 第42页 |
3.2.2 拉伸测试 | 第42页 |
3.2.3 硬度测试 | 第42页 |
3.2.4 体积膨胀率测试 | 第42页 |
3.2.5 热失重分析(TGA) | 第42-43页 |
3.2.6 接触角测试 | 第43页 |
3.3 硫化工艺 | 第43页 |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3-59页 |
3.4.1 硫化配方探索 | 第43-49页 |
3.4.2 硫化曲线测试 | 第49-55页 |
3.4.3 水、油接触角测 | 第55页 |
3.4.4 氟硅橡胶TGA测试 | 第55-57页 |
3.4.5 氟硅橡胶耐高温力学性能测试 | 第57-58页 |
3.4.6 耐溶剂性测试 | 第58-5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4 含氢低聚硅氧烷的活性研究 | 第61-71页 |
4.1 实验药品和仪器 | 第61-62页 |
4.2 测试仪器及方法 | 第62页 |
4.3 固化胶料配制 | 第62-63页 |
4.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63-66页 |
4.4.1 单体OH-X的FT-IR谱图 | 第63-64页 |
4.4.2 单体OH-X的~1H-NMR谱图 | 第64页 |
4.4.3 单体OH-2 的~(29)Si-NMR谱图 | 第64-65页 |
4.4.4 固化后胶料及树脂红外谱图 | 第65-66页 |
4.5 OH-X系列单体的反应活性 | 第66-69页 |
4.5.1 固化反应速度 | 第66-67页 |
4.5.2 DSC研究固化反应过程 | 第67-69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5 支化聚硅氧烷的合成与表征 | 第71-79页 |
5.1 实验药品和仪器 | 第71-72页 |
5.2 测试仪器及方法 | 第72-73页 |
5.3 合成工艺 | 第73页 |
5.4 结果与讨论 | 第73-78页 |
5.4.1 DT混合物气相色谱(GC) | 第73-74页 |
5.4.2 支化硅油的FT-IR谱图 | 第74-75页 |
5.4.3 支化硅油的~1H-NMR谱图 | 第75页 |
5.4.4 支化硅油的~(29)Si-NMR谱图 | 第75-76页 |
5.4.5 支化硅油的TGA测试 | 第76-77页 |
5.4.6 不同批次合成粘度、分子量、分子量分布及折射率 | 第77页 |
5.4.7 应用性能测试 | 第77-7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6 结论 | 第79-81页 |
7 参考文献 | 第81-89页 |
致谢 | 第89-91页 |
研究生期间发表文章 | 第91-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