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生物炭对潜流人工湿地生物脱氮影响机理研究

摘要第9-11页
ABSTRACT第11-12页
第1章 文献综述第13-23页
    1.1 引言第13-16页
        1.1.1 人工湿地技术第13页
        1.1.2 人工湿地氮去除途径第13-15页
        1.1.3 湿地新型脱氮工艺第15-16页
    1.2 生物炭的添加对人工湿地脱氮效果的影响第16-17页
        1.2.1 生物炭的性质第16页
        1.2.2 生物炭对强化人工湿地脱氮的潜力第16-17页
    1.3 微生物胞外聚合物研究第17-18页
        1.3.1 胞外聚合物特性第17页
        1.3.2 胞外聚合物分析方法研究第17-18页
    1.4 人工湿地微生物菌群结构研究第18-20页
        1.4.1 人工湿地微生物菌群结构研究现状第18页
        1.4.2 人工湿地微生物菌群结构分子生物学技术第18-20页
    1.5 课题研究的意义、目的和主要内容第20-23页
        1.5.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0页
        1.5.2 研究内容第20-21页
        1.5.3 技术路线第21-23页
第2章 材料与方法第23-31页
    2.1 生物炭人工湿地微型试验装置构建及运行工况第23-25页
        2.1.1 生物炭人工湿地微型试验装置构建第23-24页
        2.1.2 生物炭人工湿地运行工况第24-25页
    2.2 测定指标及分析方法第25页
    2.3 EPS分析方法第25-27页
        2.3.1 EPS提取第26页
        2.3.2 EPS成分含量测定第26-27页
        2.3.3 EPS光谱分析第27页
    2.4 高通量测序第27-31页
        2.4.1 样品前处理第27-28页
        2.4.2 Illumina Miseq/Hiseq高通量测序第28-31页
第3章 生物炭对人工湿地污染物去除效果影响第31-39页
    3.1 出水DO和pH第31-32页
        3.1.1 生物炭对人工湿地出水DO影响第31-32页
        3.1.2 生物炭对人工湿地出水pH影响第32页
    3.2 生物炭对COD去除效果的影响第32-34页
    3.3 生物炭对脱氮效果的影响第34-36页
        3.3.1 NH_4~+-N的去除效果第34-35页
        3.3.2 NO_3~--N的去除效果第35-36页
        3.3.3 TN的去除效果第36页
    3.4 本章小结第36-39页
第4章 生物炭对人工湿地微生物代谢产物影响第39-51页
    4.1 不同提取方式提取EPS的比较第39-40页
    4.2 生物炭湿地EPS含量及组成变化分析第40-42页
        4.2.1 生物炭湿地EPS含量变化分析第40-41页
        4.2.2 生物炭湿地EPS组成变化分析第41-42页
    4.3 EPS红外光谱特征第42-43页
    4.4 EPS分子量分布特征第43-45页
    4.5 EPS三维荧光特征第45-50页
    4.6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5章 生物炭对人工湿地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第51-63页
    5.1 样品的DNA浓度第51页
    5.2 OTU及物种群落分析第51-56页
        5.2.1 OTU聚类及注释分析第51-52页
        5.2.2 生物炭湿地群落结构分析第52-54页
        5.2.3 脱氮相关微生物分析第54-56页
    5.3 多样性分析第56-58页
        5.3.1 α-多样性指数统计第56-57页
        5.3.2 β-多样性指数统计第57-58页
    5.4 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第58-61页
        5.4.1 主成分分析第58-59页
        5.4.2 样品聚类分析第59-61页
    5.5 本章小结第61-63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63-65页
    6.1 研究结论第63-64页
    6.2 研究展望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73页
致谢第73-75页
在学期间所发表论文、获得专利及参加课题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速铁路膨胀土路堤沉降变形及湿热性状监测与分析
下一篇:A公司铜带业务竞争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