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儿科学论文--新生儿、早产儿疾病论文--早产儿疾病论文

早产儿侵袭性真菌感染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研究

摘要第5-8页
abstract第8-10页
前言第14-16页
第一部分:早产儿IFI的发病情况及病原菌变迁第16-35页
    1.研究对象与方法第16-18页
        1.1 研究对象与资料第16页
            1.1.1 研究对象第16页
            1.1.2 研究资料第16页
        1.2 诊断标准第16-17页
            1.2.1 确诊标准第16-17页
            1.2.2 临床诊断第17页
        1.3 预防措施及分期第17-18页
            1.3.1 预防措施第17页
            1.3.2 分期第17-18页
        1.4 研究方法第18页
    2.结果第18-31页
        2.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第18-19页
        2.2 罹患IFI早产儿的一般资料、发病率、死亡率及病原菌变迁第19-31页
            2.2.1 罹患IFI早产儿的一般资料第19-23页
            2.2.2 早产儿IFI发病率第23-26页
            2.2.3 早产儿IFI死亡率第26-27页
            2.2.4 病原菌变迁第27-31页
    3.讨论第31-33页
        3.1 早产儿IFI的发病率与死亡率第31-32页
        3.2 病原菌变迁第32-33页
    4.小结第33-35页
第二部分:早产儿IFI的危险因素分析第35-42页
    1.研究对象与方法第35-36页
        1.1 研究对象与资料第35页
            1.1.1 研究对象第35页
            1.1.2 研究资料第35页
        1.2 诊断标准第35-36页
        1.3 研究方法第36页
            1.3.1 样本量估算第36页
            1.3.2 统计学方法第36页
    2.结果第36-39页
        2.1 早产儿IFI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第36-38页
        2.2 早产儿IFI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第38-39页
    3.讨论第39-40页
    4.小结第40-42页
第三部分:综合预防措施对早产儿IFI的影响第42-57页
    1.研究对象与方法第42-44页
        1.1 研究对象与资料第42-43页
            1.1.1 研究对象第42-43页
            1.1.2 研究资料第43页
        1.2 诊断标准第43页
        1.3 预防措施及分组第43页
            1.3.1 预防措施第43页
            1.3.2 分组第43页
        1.4 研究方法第43-44页
    2.结果第44-53页
        2.1 不同预防措施时期临床资料和早产儿IFI危险因素的比较第44-48页
            2.1.1 CP与FPP的临床资料和早产儿IFI危险因素比较第44-45页
            2.1.2 CP与CMPP的临床资料和早产儿IFI危险因素比较第45-47页
            2.1.3 FPP与CMPP的临床资料和早产儿IFI危险因素比较第47-48页
        2.2 不同预防措施时期早产儿IFI的发病率、死亡率和病原菌变迁第48-53页
            2.2.1 早产儿IFI发病率第48-49页
            2.2.2 早产儿IFI死亡率第49-50页
            2.2.3 病原菌变迁第50-53页
    3.讨论第53-56页
        3.1 CP与FPP的预防措施比较第53-54页
        3.2 CP与CMPP的预防措施比较第54-55页
        3.3 FPP与CMPP的预防措施比较第55-56页
    4.小结第56-57页
结论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3页
致谢第63-6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氧化镍外延薄膜的变温电阻开关特性和隧穿机制研究
下一篇:赖肖尔与美日伙伴关系的发展1961-1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