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绪论 | 第9-16页 |
第一章 余华的创作倾向、创作理念、创作态度与俄苏文学 | 第16-28页 |
第一节 人道主义关怀 | 第16-21页 |
一.关注底层人民的生活 | 第16-17页 |
二.强调人内在道德的完善 | 第17-19页 |
三.对人性的探寻 | 第19-21页 |
第二节 写作与现实、内心的关系 | 第21-25页 |
一.反思“真实的表现形式” | 第21-22页 |
二.与俄苏作家的精神相遇 | 第22-25页 |
第三节 余华的社会责任感与俄国态度 | 第25-28页 |
第二章 余华的小说创作与俄苏文学特征的异同 | 第28-51页 |
第一节 苦难主题 | 第28-34页 |
一.对苦难的书写 | 第28-29页 |
二.表现苦难的方式 | 第29-32页 |
三.解决苦难的方式 | 第32-34页 |
第二节 女性形象 | 第34-40页 |
一.完美的女性 | 第35-36页 |
二.有自我追求却结局不幸的女性 | 第36-38页 |
三.“恶”的女性 | 第38-40页 |
第三节 叙事特征 | 第40-51页 |
一.复调的特征 | 第40-47页 |
二.重复的特征 | 第47-51页 |
第三章 余华与俄苏文学相遇的意义及其反思 | 第51-59页 |
第一节 余华小说与俄苏文学结缘的意义 | 第51-55页 |
一.开阔眼界、强大自身 | 第51-52页 |
二.完成自我突破与转型 | 第52-54页 |
三.为中国作家的对外借鉴提供经验 | 第54-55页 |
第二节 对余华与俄苏文学关系的反思 | 第55-59页 |
结语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的情况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