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2页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2 现有的解决方案及优缺点 | 第13-15页 |
1.3 本课题技术方案及创新点 | 第15-17页 |
1.3.1 本课题的技术方案 | 第15-16页 |
1.3.2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 | 第16-17页 |
1.4 VoIP技术概述 | 第17-20页 |
1.4.1 VoIP技术的工作原理 | 第17-19页 |
1.4.2 VoIP技术相关协议 | 第19-20页 |
1.5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章节结构 | 第20-22页 |
第二章 主要协议及CSipSimple结构介绍 | 第22-35页 |
2.1 SIP协议 | 第22-24页 |
2.1.1 SIP协议概述 | 第22页 |
2.1.2 SIP协议的实体 | 第22-24页 |
2.2 SIP信令 | 第24-28页 |
2.2.1 起始行 | 第24-25页 |
2.2.2 SIP头字段 | 第25-27页 |
2.2.3 消息体 | 第27-28页 |
2.3 SIP协议的通信流程 | 第28-30页 |
2.3.1 注册流程 | 第28-29页 |
2.3.2 呼叫建立流程 | 第29-30页 |
2.3.3 呼叫拆除流程 | 第30页 |
2.4 SIMPLE协议 | 第30-32页 |
2.4.1 SIMPLE协议概述 | 第30-31页 |
2.4.2 SIMPLE协议的通信流程 | 第31-32页 |
2.5 PJSIP协议栈和CSipSimple概述 | 第32-34页 |
2.5.1 PJSIP协议栈概述 | 第32-33页 |
2.5.2 CSipSimple概述 | 第33-34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通信系统及其漫游方法的设计 | 第35-50页 |
3.1 通信系统的结构及模块的需求功能分析 | 第35-36页 |
3.1.1 通信系统的结构 | 第35-36页 |
3.1.2 本地端模块的需求功能分析 | 第36页 |
3.1.3 用户智能手机端模块的需求功能分析 | 第36页 |
3.2 漫游通信方法的设计 | 第36-38页 |
3.2.1 用户使用该系统进行收发短信的步骤 | 第37页 |
3.2.2 用户使用该系统进行VoIP通信的步骤 | 第37-38页 |
3.3 通信系统各模块的设计 | 第38-49页 |
3.3.1 本地端界面的设计 | 第38-39页 |
3.3.2 电话模块的设计 | 第39-42页 |
3.3.3 本地SIP客户端模块的设计 | 第42-47页 |
3.3.4 控制模块的设计 | 第47-48页 |
3.3.5 漫游地SIP客户端模块的设计 | 第48-4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通信系统及其漫游方法的实现 | 第50-71页 |
4.1 本地端界面的实现 | 第50-51页 |
4.2 电话模块的实现 | 第51-54页 |
4.2.1 短信操作部分 | 第52-53页 |
4.2.2 呼叫操作部分 | 第53-54页 |
4.3 本地SIP客户端模块的实现 | 第54-59页 |
4.3.1 本地SIP客户端的信令实现 | 第54-58页 |
4.3.2 本地SIP客户端的媒体实现 | 第58-59页 |
4.4 控制模块的实现 | 第59-67页 |
4.4.1 电话模块消息处理 | 第60-62页 |
4.4.2 本地SIP客户端的消息处理 | 第62-67页 |
4.5 漫游地SIP客户端的实现 | 第67-69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第五章 系统测试 | 第71-81页 |
5.1 测试平台的搭建 | 第71页 |
5.2 功能测试及结果 | 第71-79页 |
5.2.1 本地SIP客户端的帐号登陆 | 第72-73页 |
5.2.2 用户在漫游地发消息通知其新SIM卡的电话号码 | 第73页 |
5.2.3 订阅好友Presence信息 | 第73-74页 |
5.2.4 漫游地SIP客户端在线时的VoIP呼叫 | 第74-76页 |
5.2.5 漫游地客户端不在线时的VoIP呼叫 | 第76页 |
5.2.6 用户在漫游地拨打电话 | 第76-78页 |
5.2.7 用户在漫游地发送和接收短信 | 第78-79页 |
5.3 通话质量Qos | 第79-8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81-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