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选题背景、目的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3 简要评述 | 第13-14页 |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4-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农业补贴的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17-21页 |
2.1 农业补贴相关概念 | 第17-19页 |
2.1.1 农业补贴含义 | 第17页 |
2.1.2 农业补贴的分类 | 第17-18页 |
2.1.3“黄箱”、“绿箱”、“蓝箱” | 第18-19页 |
2.2 农业补贴政策理论依据 | 第19-20页 |
2.2.1 农业基础地位论 | 第19页 |
2.2.2 农业弱质性论 | 第19页 |
2.2.3 公共政策理论 | 第19页 |
2.2.4 城乡协调论 | 第19-20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三章 农业补贴在大庆市的实施情况 | 第21-27页 |
3.1 大庆市种植业现状 | 第21页 |
3.2 大庆市农业补贴实施概况 | 第21-25页 |
3.2.1 耕地地力保护补贴 | 第21-24页 |
3.2.2 农机购置补贴 | 第24页 |
3.2.3 玉米价补分离补贴 | 第24-25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25-27页 |
第四章 大庆市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效率分析 | 第27-33页 |
4.1 模型选择与数据来源 | 第27-28页 |
4.1.1 模型简介 | 第27页 |
4.1.2 指标选取及样本数据来源 | 第27-28页 |
4.2 检测结果与效率分析 | 第28-30页 |
4.2.1 相关检测及测算结果 | 第28-29页 |
4.2.2 效率分析 | 第29-30页 |
4.3 影响效率的原因分析 | 第30-31页 |
4.3.1 农业专业技术水平有待加强 | 第30页 |
4.3.2 补贴内容有欠缺 | 第30页 |
4.3.3 管理体制运行不畅 | 第30-3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第五章 大庆市农机购置补贴效率分析 | 第33-39页 |
5.1 大庆市农机购置补贴效果分析 | 第33-35页 |
5.1.1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对农机总动力的影响 | 第33页 |
5.1.2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对粮食产量的影响 | 第33-34页 |
5.1.3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 第34-35页 |
5.2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效率评价 | 第35-36页 |
5.2.1 评价指标的选择及数据来源 | 第35页 |
5.2.2 综合效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计算 | 第35-36页 |
5.3 影响效率的原因分析 | 第36-37页 |
5.3.1 效率的滞后 | 第37页 |
5.3.2 农机与农业生产不匹配 | 第37页 |
5.3.3 补贴内容不规范 | 第3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六章 大庆市玉米价补分离政策效率分析 | 第39-45页 |
6.1 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实施效果分析 | 第39-40页 |
6.1.1 促进了玉米增产 | 第39页 |
6.1.2 扩大了玉米播种面积 | 第39-40页 |
6.1.3 确保了农民增收 | 第40页 |
6.2 玉米价补分离政策实施效果分析 | 第40-43页 |
6.2.1 玉米价补分离政策对玉米生产者的影响原理 | 第40-42页 |
6.2.2 政策的实施效果 | 第42-43页 |
6.3 政策改革后面临的困境 | 第43-44页 |
6.3.1 农民售粮难 | 第43页 |
6.3.2 玉米替代品缺乏 | 第43-44页 |
6.3.3 调减玉米的能力很不足 | 第44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七章 农业补贴效率优化建议 | 第45-49页 |
7.1 加大农业科技投入 | 第45-46页 |
7.2 补贴过程精简 | 第46页 |
7.3 稳定种粮成本,减轻财政压力 | 第46页 |
7.4 加大补贴政策的宣传力度 | 第46-47页 |
7.5 完善补贴形式 | 第47页 |
7.6 加强农机服务 | 第47页 |
7.7 创新补贴机制 | 第47-49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9-51页 |
8.1 结论 | 第49-50页 |
8.2 展望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致谢 | 第55-57页 |
个人简历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