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内容 | 第9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研究方法 | 第10页 |
1.3 论文框架及创新之处 | 第10-13页 |
1.3.1 研究内容及框架 | 第10-12页 |
1.3.2 本文创新之处 | 第12-13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3-26页 |
2.1 国内外对非经常性损益披露制度的分析 | 第13-19页 |
2.1.1 对中国证监会关于非经常性损益披露制度的分析 | 第13-17页 |
2.1.2 对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关于非经常性损益披露制度的分析 | 第17-19页 |
2.2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9-21页 |
2.2.1 盈余信息对股价的影响 | 第19-20页 |
2.2.2 “非常项目”损益的持续性 | 第20页 |
2.2.3 “非常项目”损益对股价的影响 | 第20-21页 |
2.2.4 “非常项目”具体项目对股价的影响 | 第21页 |
2.3 国内关于非经常性损益的研究 | 第21-22页 |
2.3.1 对非经常性损益概念及披露制度的研究 | 第21-22页 |
2.3.2 非经常性损益的持续性 | 第22页 |
2.4 国内关于非经常性损益对股价影响的研究 | 第22-26页 |
2.4.1 非经常性损益汇总数据对股价的影响 | 第22-24页 |
2.4.2 非经常性损益具体项目对股价的影响 | 第24-26页 |
第三章 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 第26-32页 |
3.1 理论基础 | 第26-27页 |
3.1.1 计量观 | 第26页 |
3.1.2 盈余持续性 | 第26-27页 |
3.2 假设提出 | 第27-32页 |
3.2.1 非流动资产处置收益对股价的影响 | 第28-29页 |
3.2.2 债务重组收益对股价的影响 | 第29-30页 |
3.2.3 投资收益对股价的影响 | 第30-32页 |
第四章 研究设计 | 第32-40页 |
4.1 变量选择与度量 | 第32-35页 |
4.1.1 被解释变量 | 第32页 |
4.1.2 解释变量 | 第32-33页 |
4.1.3 控制变量 | 第33-35页 |
4.2 基础模型分析 | 第35-38页 |
4.2.1 剩余收益估值模型分析 | 第35-37页 |
4.2.2 价格模型分析 | 第37-38页 |
4.3 建立检验模型 | 第38-40页 |
第五章 实证结果与分析 | 第40-60页 |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0-43页 |
5.1.1 样本选取 | 第40页 |
5.1.2 样本统计性描述 | 第40-43页 |
5.2 回归分析 | 第43-60页 |
5.2.1 非流动资产处置收益对股价的影响检验 | 第44-49页 |
5.2.2 债务重组收益对股价的影响检验 | 第49-54页 |
5.2.3 投资收益对股价的影响检验 | 第54-60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60-63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60-61页 |
6.2 研究局限与展望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