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9-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1-15页 |
1.3.1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1-13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3 国内外研究动态评述 | 第14-15页 |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5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市政债券的内涵及理论依据 | 第18-21页 |
2.1 市政债券的内涵 | 第18-20页 |
2.1.1 市政债券的定义 | 第18页 |
2.1.2 市政债券的分类 | 第18页 |
2.1.3 市政债券的特征 | 第18-19页 |
2.1.4 市政债券的功能 | 第19-20页 |
2.2 地方政府发行市政债券的理论依据 | 第20-21页 |
2.2.1 财政分权理论 | 第20页 |
2.2.2 公共产品理论 | 第20页 |
2.2.3 凯恩斯学派的公债理论 | 第20-21页 |
第三章 市政债券发行的历史沿革 | 第21-25页 |
3.1 建国初期的两次发行记录 | 第21页 |
3.2 禁止发行阶段 | 第21-22页 |
3.3 代理发行阶段 | 第22页 |
3.4 自行发债试点阶段 | 第22-25页 |
第四章 美日公债模式的运行状况及经验启示 | 第25-30页 |
4.1 美国地方公债 | 第25-28页 |
4.1.1 发行主体及投资者 | 第25页 |
4.1.2 制度设计 | 第25-27页 |
4.1.3 发行规模 | 第27-28页 |
4.2 日本地方公债 | 第28-29页 |
4.2.1 发行方式及资金来源 | 第28页 |
4.2.2 管理制度 | 第28-29页 |
4.3 对我国发行市政债券的启示 | 第29-30页 |
第五章 陕西省政府发行市政债券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 第30-36页 |
5.1 发行市政债券的必要性分析 | 第30-33页 |
5.1.1 解决地方性财政困境的需要 | 第30-31页 |
5.1.2 规范地方融资体制的需要 | 第31页 |
5.1.3 完善资本市场发展的需要 | 第31-32页 |
5.1.4 陕西省新型城镇化建设资金的需要 | 第32-33页 |
5.2 发行市政债券的可行性分析 | 第33-36页 |
5.2.1 经济基础 | 第33-34页 |
5.2.2 偿债能力 | 第34页 |
5.2.3 实践经验 | 第34-35页 |
5.2.4 2009—2014年财政部代理陕西省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情况梳理 | 第35-36页 |
第六章 陕西省政府发行市政债券的构想 | 第36-39页 |
6.1 市政债券的发行原则 | 第36页 |
6.2 发行制度的框架设计 | 第36-39页 |
6.2.1 发行主体 | 第36页 |
6.2.2 利率水平 | 第36-37页 |
6.2.3 期限结构 | 第37页 |
6.2.4 发行方式 | 第37页 |
6.2.5 资金用途 | 第37页 |
6.2.6 发行种类 | 第37-39页 |
第七章 陕西省政府发行市政债券的保障措施 | 第39-42页 |
7.1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 第39页 |
7.2 建立信用评级机制 | 第39-40页 |
7.3 信息公开披露机制 | 第40页 |
7.4 债券担保机制 | 第40页 |
7.5 偿债准备金制度 | 第40-42页 |
结束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作者简介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