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各种企业经济论文--国有企业经济论文

劳动要素错配与效率损失问题研究--基于国有企业工资制度的视角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3-19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3-15页
    1.2 研究内容第15-16页
    1.3 主要创新之处第16-17页
    1.4 全文结构安排第17-19页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第19-29页
    2.1 相关概念界定第19-21页
        2.1.1 国有企业员工工资第19页
        2.1.2 垄断和国企上游垄断第19-20页
        2.1.3 要素配置扭曲第20-21页
    2.2 工资理论第21-24页
        2.2.1 效率工资与公平工资第21-22页
        2.2.2 工资刚性与工资管制第22-23页
        2.2.3 工资差异成因第23-24页
    2.3 工资制度与国企效率的相关研究第24-28页
        2.3.1 工资机制的业绩型特征与企业效率第25-26页
        2.3.2 工资机制的半市场化特征与企业效率第26-28页
    2.4 垄断与效率损失的相关研究第28-29页
第3章 国有企业工资制度改革的回顾与总结第29-37页
    3.1 引言第29页
    3.2 国有企业工资制度改革的历史回顾第29-32页
        3.2.1 基于国企处于普遍亏损背景的工资制度改革(1978-2001)第30-31页
        3.2.2 基于国企员工收入过快增长背景的工资制度改革(2002-2013)第31页
        3.2.3 基于全面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的工资制度改革(2014–)第31-32页
    3.3 国有企业主要工资决定机制总结第32-35页
        3.3.1 奖金和计件工资制第32-33页
        3.3.2 工效挂钩制第33页
        3.3.3 工资总额包干制第33-34页
        3.3.4“两低于”工资制第34页
        3.3.5 工资总额预算管理制第34页
        3.3.6 工资指导线制度第34-35页
    3.4 本章小结第35-37页
第4章 工资决定的刚性特征、劳动要素错配与效率损失第37-59页
    4.1 引言第37-39页
    4.2 模型结构第39-44页
        4.2.1 居民行为第39-40页
        4.2.2 私有企业第40-41页
        4.2.3 国有企业第41-43页
        4.2.4 政府部门第43-44页
    4.3 竞争性均衡及比较静态分析第44-48页
        4.3.1 竞争性均衡第44-45页
        4.3.2 经济均衡动态第45-47页
        4.3.3 稳态均衡与比较静态分析第47-48页
    4.4 数值分析第48-51页
        4.4.1 参数校准第48-49页
        4.4.2 校准结果分析第49-50页
        4.4.3 敏感性分析第50-51页
    4.5 本章小结第51-52页
    4.6 数学附录第52-59页
        附录 4.A定理1证明第52-59页
第5章 上游垄断、共享式工资与效率损失第59-77页
    5.1 引言第59-61页
    5.2 模型结构第61-66页
        5.2.1 居民行为第62-63页
        5.2.2 农业企业第63页
        5.2.3 下游工业企业第63-64页
        5.2.4 上游工业企业第64-66页
    5.3 竞争性均衡条件与性质第66-69页
        5.3.1 劳动力市场需求函数第66-67页
        5.3.2 竞争性均衡的定义第67页
        5.3.3 主要结论第67-69页
    5.4 数值分析第69-73页
        5.4.1 参数校准第69-71页
        5.4.2 敏感性分析第71-73页
    5.5 本章小结第73-74页
    5.6 数学附录第74-77页
        附录 5.A下游工业企业产品价格求解第74-77页
第6章 混合所有制改革、岗位匹配与效率改进第77-93页
    6.1 引言第77-78页
    6.2 模型结构第78-81页
        6.2.1 居民行为第78-79页
        6.2.2 私有部门第79-80页
        6.2.3 国有部门第80-81页
    6.3 均衡条件与性质第81-84页
        6.3.1 要素需求函数第81-82页
        6.3.2 均衡定义第82-83页
        6.3.3 主要结论第83-84页
    6.4 数值分析第84-91页
        6.4.1 参数校准第85页
        6.4.2 敏感性分析第85-91页
    6.5 本章小结第91-93页
第7章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第93-99页
    7.1 主要结论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第93-95页
    7.2 政策建议第95-99页
附录A 国有企业工资制度改革的主要政策文件第99-101页
附录B 模型源代码第101-119页
    附录B1 第4章模型源代码第101-111页
        B1.1 函数parameter.m第101-103页
        B1.2 函数transition.m第103-107页
        B1.3 函数fun_saving_pre_transition.m第107-108页
        B1.4 函数fun_saving_existing.m第108-109页
        B1.5 函数fun_saving_newly_born.m第109-111页
    附录B2 第5章模型源代码第111-116页
        B2.1 函数main.m第111-115页
        B2.2 函数myfun_wH.m第115-116页
    附录B3 第6章模型源代码第116-119页
        B3.1 函数main.m第116-118页
        B3.2 函数myfun.m第118-119页
参考文献第119-128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第128-129页
致谢第129页

论文共12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榆林地区装配式新型保温大棚深冬期性能研究
下一篇:陕西山秦明珠现代农业高陵基地规划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