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高分子化合物工业(高聚物工业)论文--高分子化合物产品论文

润湿脊发展动力学与聚合物薄膜黏弹性的关系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31页
    1.1 引言第11页
    1.2 聚合物薄膜黏弹性质的测量方法第11-21页
        1.2.1 通过去润湿(dewetting)测量聚合物薄膜黏弹性第12-14页
        1.2.2 通过表面纳米结构衰减(nano-structure decaying)研究聚合物薄膜黏弹性第14-16页
        1.2.3 通过表面张力波(capillary wave)测量聚合物薄膜黏度第16-18页
        1.2.4 纳米鼓泡法(nano-bubble inflation)测量聚合物薄膜黏弹性第18-19页
        1.2.5 起皱法(buckling)测量薄膜弹性模量第19-20页
        1.2.6 通过监测测Au纳米颗粒在聚合物薄膜中的运动测量聚合物薄膜的黏度第20-21页
    1.3 聚合物薄膜及超薄膜黏弹性的研究进展第21-29页
        1.3.1 聚合物薄膜黏弹性的研究现状第22-25页
        1.3.2 聚合物薄膜黏弹性的影响因素第25-29页
    1.4 课题提出第29-31页
第二章 利用wetting ridge的发展动力学研究聚合物薄膜的黏度第31-54页
    2.1 实验部分第31-34页
    2.2 结果与讨论第34-53页
        2.2.1 测试液滴的确定第34-36页
        2.2.2 Wetting ridge的发展动力学与本体聚苯乙烯黏度的关系第36-48页
        2.2.3 聚合物薄膜黏度的厚度依赖性研究第48-53页
    2.3 结论第53-54页
第三章 通过研究wetting ridge高度与温度关系研究聚合物的平台模量及黏流温度第54-64页
    3.1 实验部分第54-55页
    3.2 结果与讨论第55-62页
        3.2.1 PS膜表面wetting ridge高度与温度关系第55-59页
        3.2.2 利用wetting ridge高度与温度曲线研究PS的平台模量及黏流温度第59-62页
    3.3 结论第62-64页
参考文献第64-7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74-75页
致谢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能带调控的单层MoS2掺杂仿真研究
下一篇:基于多特征识别的J波检测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