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

传媒制度与文化传播--以《百家讲坛》为例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引言第8-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5页
 第一节 文献综述第9-11页
 第二节 相关概念阐释第11-13页
 第三节 研究意义、方法与创新点第13-15页
  (一) 研究意义第13-14页
  (二) 研究方法第14页
  (三) 本文创新点第14-15页
第二章 现场转换:知识分子走上电视第15-33页
 第一节 我国知识分子的“触电”(电视)记录第15-22页
  (一) 我国电视知识分子“触电”记录的三大标志事件第16-19页
  (二) 《百家讲坛》节目发展历程纵观第19-22页
 第二节 传媒中心时代的电视知识分子第22-28页
  (一) 电视知识分子登场第23-25页
  (二) “场”视域中的传媒知识分子第25-27页
  (三) 传媒机制与知识分子第27-28页
 第三节 知识分子:从“立法者”到“阐释者”第28-33页
第三章 电视特性与文化传播法则第33-49页
 第一节 商品化生产与知识传播第33-36页
  (一) 《百家讲坛》:知识分子介入的电视商品第33-34页
  (二) 商品属性篡改的知识法则第34-36页
 第二节 视觉传播创造的“剩余价值”第36-40页
 第三节 瞬间快乐的娱乐法则第40-44页
 第四节 政治化:从电视戒律到学术约束第44-45页
 第五节 作为大众文化的电视文化第45-49页
第四章 传媒机制与“知识传媒化”第49-69页
 第一节 传媒机制对于知识分子的“改造”第50-64页
  (一) 节目选题分析第50-57页
  (二) 从“学术人”到“电视人”——主讲人角色探析第57-61页
  (三) 叙事模式第61-64页
 第二节 电视机制的霸权第64-66页
 第三节 电视机制与规则内化第66-69页
第五章 再论“电视知识分子”第69-79页
 第一节 传媒:知识分子与公共空间的天然纽带第69-72页
 第二节 传媒知识分子走向公共空间的悖论第72-75页
 第三节 知识分子参与构建传媒公共空间的现实思考第75-79页
结语第79-80页
参考文献第80-8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第82-83页
致谢第83-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南京晨光1865创意产业园发展模式与对策研究
下一篇:“镇湖刺绣”产业发展中的人才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