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引言 | 第8-12页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页 |
1.2.2 国内现代自动分拣系统的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0-12页 |
第2章 系统硬件设计 | 第12-24页 |
2.1 系统机械结构设计 | 第12-14页 |
2.2 系统电气控制部分设计 | 第14-16页 |
2.2.1 PLC的选型 | 第14-16页 |
2.2.2 输送系统的选择 | 第16页 |
2.2.3 检测部分元件选择 | 第16页 |
2.3 系统电气部分设计 | 第16-23页 |
2.3.1 总控柜电气部分 | 第16页 |
2.3.2 现场控制电气部分 | 第16-17页 |
2.3.3 系统输入/输出(I/O)分配表选择 | 第17-19页 |
2.3.4 本系统接线图的设计 | 第19-2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3章 系统软件设计 | 第24-31页 |
3.1 编程软件选择 | 第24-25页 |
3.1.1 从站S7-200PLC编程软件选择 | 第24页 |
3.1.2 主站S7-300PLC编程软件选择 | 第24-25页 |
3.2 主站和从站输入输出对照设计 | 第25-26页 |
3.3 系统从站程序设计 | 第26-29页 |
3.3.1 分析控制要求 | 第26-27页 |
3.3.2 检测单元程序设计 | 第27-28页 |
3.3.3 分拣单元程序设计 | 第28-29页 |
3.4 系统主站程序设计 | 第29-3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4章 系统组态设计 | 第31-36页 |
4.1 组态软件选择 | 第31-32页 |
4.1.1 组态软件的作用 | 第31页 |
4.1.2 组态软件的选择 | 第31-32页 |
4.2 本系统组态变量选择 | 第32页 |
4.3 本系统画面组态 | 第32-3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5章 网络联机设计 | 第36-40页 |
5.1 本设计采用网络连接方式 | 第36页 |
5.2 本设计PROFIBUS-DP总线网络结构图 | 第36-37页 |
5.3 本设计的网络联机设计过程 | 第37-39页 |
5.3.1 系统网络联机前准备 | 第37-38页 |
5.3.2 系统网络联机设计 | 第38-3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6章 系统调试 | 第40-42页 |
6.1 监控界面 | 第40页 |
6.2 系统功能调试 | 第40-41页 |
6.3 故障及其他情况处理 | 第41-42页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附录1 检测单元与分拣单元程序 | 第47-57页 |
1.1 检测单元程序 | 第47-50页 |
1.2 分拣单元程序 | 第50-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