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25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17-18页 |
一、国家对高校辅导员的重视 | 第17页 |
二、高校辅导员目前存在的问题 | 第17-18页 |
三、积极心理学在高校的应用趋势 | 第18页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第18-20页 |
一、理论意义 | 第18-19页 |
二、实践意义 | 第19-20页 |
第三节 核心概念界定 | 第20-21页 |
一、高校辅导员 | 第20页 |
二、职业认同 | 第20页 |
三、心理资本 | 第20页 |
四、工作投入 | 第20-21页 |
第四节 研究设计与方法 | 第21-25页 |
一、研究对象 | 第21页 |
二、研究目的 | 第21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21页 |
四、研究思路 | 第21-25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25-49页 |
第一节 高校辅导员的研究现状 | 第25-29页 |
一、高校辅导员制度的演进 | 第25-26页 |
二、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 第26-28页 |
三、高校辅导员素质与能力划分 | 第28-29页 |
四、高校辅导员相关研究的局限性及展望 | 第29页 |
第二节 职业认同的研究现状 | 第29-34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30-31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31-33页 |
三、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的研究 | 第33-34页 |
四、研究的局限与展望 | 第34页 |
第三节 心理资本的研究现状 | 第34-39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34-36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36-39页 |
三、研究的局限性及展望 | 第39页 |
第四节 工作投入的研究现状 | 第39-44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39-42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42-44页 |
三、研究的局限与展望 | 第44页 |
第五节 职业认同、心理资本与工作投入的相关研究 | 第44-49页 |
一、职业认同与工作投入的相关研究 | 第44-45页 |
二、职业认同与心理资本的相关研究 | 第45-46页 |
三、心理资本与工作投入的相关研究 | 第46-47页 |
四、研究的局限及展望 | 第47-49页 |
第三章 研究假设与测量工具 | 第49-61页 |
第一节 研究假设 | 第49页 |
第二节 预测被试 | 第49-51页 |
第三节 测量工具 | 第51-61页 |
一、《高校辅导员心理资本问卷》 | 第51页 |
二、《高校辅导员工作投入问卷》 | 第51页 |
三、《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问卷》 | 第51-61页 |
第四章 研究结果 | 第61-91页 |
第一节 研究样本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61-63页 |
第二节 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现状 | 第63-70页 |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总体状况 | 第63-64页 |
二、不同性别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认同状况 | 第64页 |
三、不同年龄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认同状况 | 第64-65页 |
四、不同工作年限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认同状况 | 第65页 |
五、不同专业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认同状况 | 第65-66页 |
六、不同职称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认同状况 | 第66-67页 |
七、不同岗位级别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认同状况 | 第67页 |
八、不同学校类别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认同状况 | 第67-68页 |
九、不同婚姻状况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认同状况 | 第68-69页 |
十、不同编制类型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认同状况 | 第69-70页 |
第三节 高校辅导员心理资本现状 | 第70-76页 |
一、高校辅导员心理资本总体状况 | 第70页 |
二、不同性别高校辅导员的心理资本状况 | 第70-71页 |
三、不同年龄高校辅导员的心理资本状况 | 第71-72页 |
四、不同工作年限高校辅导员的心理资本状况 | 第72页 |
五、不同专业高校辅导员的心理资本状况 | 第72-73页 |
六、不同职称高校辅导员的心理资本状况 | 第73-74页 |
七、不同岗位级别高校辅导员的心理资本状况 | 第74页 |
八、不同学校类别高校辅导员的心理资本状况 | 第74-75页 |
九、不同婚姻状况高校辅导员的心理资本状况 | 第75-76页 |
十、不同编制类型辅导员的心理资本状况 | 第76页 |
第四节 高校辅导员工作投入现状 | 第76-83页 |
一、高校辅导员工作投入总体状况 | 第76-77页 |
二、不同性别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投入状况 | 第77页 |
三、不同年龄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投入状况 | 第77-78页 |
四、不同工作年限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投入状况 | 第78-79页 |
五、不同专业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投入状况 | 第79页 |
六、不同职称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投入状况 | 第79-80页 |
七、不同岗位级别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投入状况 | 第80-81页 |
八、不同学校类别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投入状况 | 第81页 |
九、不同婚姻状况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投入状况 | 第81-82页 |
十、不同编制类型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投入状况 | 第82-83页 |
第五节 相关分析 | 第83-89页 |
一、职业认同与工作投入的相关 | 第83-84页 |
二、职业认同与心理资本的相关 | 第84-85页 |
三、心理资本与工作投入的相关 | 第85-86页 |
四、心理资本的中介作用 | 第86-89页 |
第六节 结果 | 第89-91页 |
第五章 分析与对策 | 第91-111页 |
第一节 现状及原因分析 | 第91-103页 |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现状及原因分析 | 第91-95页 |
二、高校辅导员心理资本现状及原因分析 | 第95-97页 |
三、高校辅导员工作投入现状及原因分析 | 第97-99页 |
四、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心理资本与工作投入的相关分析 | 第99-103页 |
第二节 对策 | 第103-111页 |
一、个体层面:实现“一端、一树、一反思” | 第104-105页 |
二、学校层面:做到“一搭、一拓、一保障” | 第105-108页 |
三、家庭层面:做到“双理解、双协同” | 第108-109页 |
四、社会层面:做到“推落实、提关注” | 第109-11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1-113页 |
第一节 研究结论与创新之处 | 第111-112页 |
一、研究结论 | 第111页 |
二、研究创新之处 | 第111-112页 |
第二节 不足之处与展望 | 第112-113页 |
附录一 | 第113-118页 |
附录二 | 第118-123页 |
参考文献 | 第123-135页 |
致谢 | 第135-137页 |
作者简历 | 第137-138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