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元件、部件论文--发送器(变换器)、传感器论文--生物传感器、医学传感器论文

基于量子点的光电化学生物传感新方法研究

中文摘要第8-10页
英文摘要第10-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9页
    §1.1 光电化学概述第12-15页
        1.1.1 来源和基本原理第12页
        1.1.2 光电化学材料第12-14页
            1.1.2.1 金属和半导体第13页
            1.1.2.2 纳米粒子第13-14页
            1.1.2.3 卟啉等小分子第14页
            1.1.2.4 复合材料第14页
        1.1.3 半导体中的光电流第14-15页
    §1.2 量子点及其光电化学性质第15-20页
        1.2.1 定义及基本性质第15-17页
            1.2.1.1 光学和电致发光性质第15-16页
            1.2.1.2 光电性质和多激子效应第16页
            1.2.1.3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第16-17页
            1.2.1.4 霍尔效应第17页
        1.2.2 量子点的能带第17-18页
        1.2.3 量子点的光电流第18-20页
            1.2.3.1 微观产生第18-19页
            1.2.3.2 宏观回路第19-20页
    §1.3 量子点应用于光电化学生物传感第20-26页
        1.3.1 传感原理第20-21页
        1.3.2 应用举例第21-26页
            1.3.2.1 作为直接标记物实现传感第21-22页
            1.3.2.2 目标分子作为量子点电子给体或受体第22-23页
            1.3.2.3 量子点作为敏化剂实现灵敏检测第23-24页
            1.3.2.4 利用表观能级和光响应性质的改变第24-26页
    §1.4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第26页
    参考文献第26-29页
第二章 基于诱导激子限制过程的阴极光电化学铜(Ⅱ)离子传感第29-41页
    摘要第29页
    §2.1 引言第29-31页
    §2.2 实验部分第31-32页
        2.2.1 实验试剂和材料第31页
        2.2.2 实验仪器第31页
        2.2.3 DMSA-CdTe量子点的合成第31-32页
        2.2.4 光电表征第32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2-39页
        2.3.1 量子点制备与电极修饰第32-33页
        2.3.2 光电信号产生第33-34页
        2.3.3 pH条件选择第34-35页
        2.3.4 Cu~(2+)诱导激子限制位点形成第35-37页
        2.3.5 Cu~(2+)检测第37页
        2.3.6 抗干扰能力测试第37-38页
        2.3.7 实际样品测定第38-39页
    §2.4 结论第39页
    参考文献第39-41页
第三章 基于量子光电效应可视化方法高效检测痕量铜(Ⅱ)和蛋白质第41-57页
    摘要第41页
    §3.1 引言第41-43页
    §3.2 实验部分第43-46页
        3.2.1 实验试剂和材料第43-44页
        3.2.2 DMSA-CdTe量子点的合成第44页
        3.2.3 量子点标记抗体的制备和抗体在基质上的固定第44页
        3.2.4 可视化过程第44-45页
        3.2.5 可视化检测痕量铜(Ⅱ)和CEA第45-46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6-53页
        3.3.1 可视化反应原理第46-48页
        3.3.2 量子光电效应控制了可视化过程第48-49页
        3.3.3 可视化检测痕量铜离子第49-52页
        3.3.4 可视化检测CEA第52-53页
    §3.4 结论第53页
    参考文献第53-57页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第57-58页
    §4.1 总结第57页
    §4.2 展望第57-58页
附录第58-60页
致谢第60-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董事会背景特征及异质性对内部控制质量影响的研究--基于信息披露质量的实证研究
下一篇:家族企业公司业绩、利益侵占和监管效率--基于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