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

危机响应中的多元参与--以“芦山地震”为案例

摘要第4-6页
英文摘要第6-7页
第一章 导论第10-18页
    一、问题与背景第10-13页
        (一) 研究背景第10-11页
        (二) 研究问题第11页
        (三) 研究意义第11-13页
    二、文献综述第13-15页
        (一) 研究综述第13-15页
        (二) 研究评价第15页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15-17页
        (一) 研究思路第15-16页
        (二) 研究方法第16-17页
    四、研究内容第17页
    五、创新与不足第17-18页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第18-25页
    一、相关概念第18-21页
        (一) 公共危机第18-19页
        (二) 公共危机响应阶段第19页
        (三) 多元主体第19-21页
    二、理论基础第21-25页
        (一) 治理理论第21-22页
        (二) 风险社会理论第22-23页
        (三) 公民社会理论第23-24页
        (四) 公共组织理论第24-25页
第三章 以“芦山地震”为案例分析多元参与现状第25-35页
    一、案例背景及选取原因第25页
        (一) 案例背景第25页
        (二) 选取案例原因第25页
    二、数据收集分析第25-32页
        (一) 数据收集与处理第25-30页
        (二) 数据分析第30-32页
    三、数据反映的问题与分析第32-35页
        (一) 数据分析第32-33页
        (二) 总结我国多元主体应急响应现状第33-35页
第四章 国外危机响应多元参与模式第35-47页
    一、 美国第35-39页
        (一) 政府第35页
        (二) 非政府组织第35-36页
        (三) 公众第36页
        (四) 启示第36-39页
    二、日本第39-44页
        (一) 组织架构第39-40页
        (二) 响应机制第40-41页
        (三) 社会参与机制第41-42页
        (四) 加强国际合作第42页
        (五) 日本应急响应机制对我国的启示第42-44页
    三、新加坡第44-47页
        (一) 联合响应策略第44页
        (二) 协调的部门文化第44页
        (三) 社会办民防第44-45页
        (四) 新加坡应急管理机制对我国的启示第45-47页
第五章 完善中国危机响应多元参与的对策第47-54页
    一、促进参与主体多元化第47-48页
        (一) 转变理念第47-48页
        (二) 培育社会资本第48页
    二、完善危机管理法律体系,明确不同主体职能第48-54页
        (一) 建立并完善我国危机管理法律体系第48-49页
        (二) 明晰不同组织的职责第49-52页
        (三) 搭建公共危机多元主体响应网络第52-54页
参考文献第54-57页
致谢第57-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LT喷泉码低复杂度编译码器的设计
下一篇:奖励与冲突预期对认知控制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