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1 绪论 | 第13-21页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1.2.1 机载与车载LiDAR数据特点比较 | 第14-15页 |
1.2.2 基于机载LiDAR点云的建筑物三维重建 | 第15-16页 |
1.2.3 基于地面、车载LiDAR点云的建筑物立面重建 | 第16-17页 |
1.2.4 机载和地面LiDAR数据融合相关研究 | 第17-18页 |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9页 |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9-20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2 机载LiDAR建筑物点云和轮廓线提取 | 第21-35页 |
2.1 机载与车载LiDAR数据融合配准 | 第21页 |
2.2 机载建筑物点云提取 | 第21-24页 |
2.2.1 地面点分离 | 第22-23页 |
2.2.2 基于高程差的建筑物点云提取 | 第23-24页 |
2.2.3 非建筑物地物点剔除 | 第24页 |
2.3 单栋建筑物点云聚类分割 | 第24-25页 |
2.4 机载建筑物轮廓线提取 | 第25-34页 |
2.4.1 改进的局部凸壳算法 | 第26-28页 |
2.4.2 建筑物轮廓线简化 | 第28-30页 |
2.4.3 建筑物轮廓线规则化 | 第30-3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3 车载LiDAR建筑物立面点云分割和修复 | 第35-47页 |
3.1 建筑物立面点云分割 | 第35-39页 |
3.1.1 建筑物立面粗分割 | 第36-38页 |
3.1.2 建筑物立面点云精细分割 | 第38-39页 |
3.2 建筑物立面点云修复 | 第39-45页 |
3.2.1 相似建筑物判断 | 第40-42页 |
3.2.2 相似建筑物间点云匹配 | 第42-43页 |
3.2.3 立面空洞探测和修复 | 第43-45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4 建筑物三维模型构建 | 第47-67页 |
4.1 建筑物屋顶模型构建 | 第47-59页 |
4.1.1 屋顶面片分割 | 第49-54页 |
4.1.2 屋顶面片轮廓提取 | 第54-56页 |
4.1.3 屋顶拓扑关系分析 | 第56-58页 |
4.1.4 屋顶特征提取 | 第58页 |
4.1.5 屋顶三维模型重建 | 第58-59页 |
4.2 建筑物立面模型构建 | 第59-66页 |
4.2.1 建筑物缺失立面推断 | 第59-62页 |
4.2.2 墙面几何重建 | 第62-63页 |
4.2.3 立面细节特征提取 | 第63-66页 |
4.3 屋顶和立面模型融合 | 第6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5 实验与分析 | 第67-79页 |
5.1 实验平台和数据 | 第67-69页 |
5.2 实验与分析 | 第69-73页 |
5.2.1 建筑物提取实验 | 第69-70页 |
5.2.2 建筑物外轮廓线提取实验 | 第70-71页 |
5.2.3 建筑物立面自动分割实验 | 第71-73页 |
5.3 建筑物三维重建实验 | 第73-78页 |
5.3.1 屋顶面片分割实验 | 第73-75页 |
5.3.2 机载数据建筑物三维重建实验 | 第75-77页 |
5.3.3 屋顶和立面模型融合实验 | 第77-7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79-81页 |
6.1 总结 | 第79-80页 |
6.2 展望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7页 |
作者简历 | 第87-89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