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观赏园艺(花卉和观赏树木)论文--一、二年生花卉类论文--其他论文

矮牵牛PhCESA3基因功能鉴定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第8-13页
1 前言第13-26页
    1.1 纤维素及其结构与分类第13-14页
    1.2 细菌纤维素的合成第14-15页
    1.3 植物纤维素的合成第15-23页
        1.3.1 纤维素合成酶复合体第15-17页
            1.3.1.1 纤维素合成酶复合体的结构第15-16页
            1.3.1.2 与CSCs相关的因子第16-17页
        1.3.2 纤维素合成酶第17-21页
            1.3.2.1 纤维素合成酶基因的结构第17-18页
            1.3.2.2 纤维素合成酶基因的表达规律第18-19页
            1.3.2.3 纤维素合成酶基因的功能第19-20页
            1.3.2.4 纤维素合成酶相似蛋白家族第20-21页
        1.3.3 纤维素的合成第21-22页
        1.3.4 研究纤维素合成酶的意义和方法第22-23页
    1.4 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第23-25页
        1.4.1 VIGS在基因功能研究中的应用第23-24页
        1.4.2 植物VIGS体系第24-25页
        1.4.3 植物VIGS体系的优化第25页
    1.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第25-26页
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26-45页
    2.1 实验材料第26-29页
        2.1.1 植物材料第26页
        2.1.2 菌株第26页
        2.1.3 病毒载体第26页
        2.1.4 PCR引物第26-27页
        2.1.5 主要试剂第27-28页
        2.1.6 主要仪器设备第28-29页
    2.2 实验方法第29-45页
        2.2.1 植物组织样品RNA的提取第29-31页
            2.2.1.1 实验器具处理与药品配置第29-30页
            2.2.1.2 RNA的提取第30-31页
        2.2.2 cDNA的合成第31-32页
        2.2.3 实时荧光定量PCR第32页
        2.2.4 PhCESA33’UTR基因片段的克隆第32-34页
            2.2.4.1 PCR引物设计第32-33页
            2.2.4.2 PCR扩增与检测第33页
            2.2.4.3 PCR产物的回收第33-34页
        2.2.5 载体质粒的提取第34-35页
        2.2.6 构建重组载体pTRV2-PhCESA3第35-37页
            2.2.6.1 大肠杆菌DH5α 感受态的制备第35页
            2.2.6.2 目的片段与载体连接第35-36页
            2.2.6.3 重组载体转化大肠杆菌第36-37页
            2.2.6.4 阳性克隆的鉴定第37页
            2.2.6.5 重组质粒的抽提第37页
        2.2.7 重组载体导入农杆菌第37-39页
            2.2.7.1 农杆菌感受态的制备第37-38页
            2.2.7.2 重组质粒导入农杆菌第38-39页
        2.2.8 农杆菌侵染矮牵牛植株第39页
            2.2.8.1 侵染液的配制第39页
            2.2.8.2 侵染方法第39页
        2.2.9 表型观察及材料处理第39-43页
            2.2.9.1 表型观察及数据记录第39页
            2.2.9.2 临时装片制作第39-40页
            2.2.9.3 扫描电子显微镜样品制作第40-41页
            2.2.9.4 透射电子显微镜样品制作第41页
            2.2.9.5 半薄切片样品制作第41-42页
            2.2.9.6 石蜡切片样品制作第42-43页
        2.2.10 叶片纤维素含量测定第43-44页
            2.2.10.1 绘制纤维素标准曲线第43-44页
            2.2.10.2 样品纤维素含量测定第44页
            2.2.10.3 结果计算第44页
        2.2.11 PhCESA3对植株育性的影响研究第44-45页
            2.2.11.1 人工杂交授粉试验第44页
            2.2.11.2 统计数据并分析第44页
            2.2.11.3 种子发芽率测定第44-45页
3 结果与分析第45-65页
    3.1 PhCESA3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第45-49页
        3.1.1 PhCESA3蛋白结构分析第45-46页
        3.1.2 蛋白进化树分析第46-47页
        3.1.3 PhCESA3蛋白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第47-49页
    3.2 荧光定量表达结果分析第49-50页
        3.2.1 PhCESA3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第49页
        3.2.2 PhCESA3在花蕾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分析第49-50页
    3.3 构建VIGS载体第50-52页
        3.3.1 PhCESA33’UTR片段克隆第50页
        3.3.2 提取载体质粒第50-51页
        3.3.3 PhCESA33’UTR片段插入载体第51-52页
        3.3.4 重组载体导入农杆菌第52页
    3.4 PhCESA3沉默后植株表型变化第52-55页
        3.4.1 PhCESA3沉默后植株表型变化第52-54页
        3.4.2 植株表型变化数据统计结果第54-55页
    3.5 PhCESA3沉默降低叶片纤维素含量第55页
    3.6 PhCESA3沉默后组织显微结构观察结果第55-64页
        3.6.1 临时装片观察结果第55-59页
        3.6.2 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第59-60页
        3.6.3 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第60-61页
        3.6.4 半薄切片观察结果第61-62页
        3.6.5 石蜡切片观察结果第62-64页
    3.7 PhCESA3沉默降低植株育性第64-65页
4 讨论与结论第65-69页
    4.1 讨论第65-67页
    4.2 结论第67-68页
    4.3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第68-69页
致谢第69-71页
参考文献第71-78页
附录A第78-81页
附录B第81-82页
附录C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北京都市农业发展问题研究
下一篇:中国农业银行基层机构(支行)竞争力评价研究--以TA市分行基层机构(支行)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