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缩略词表 | 第12-13页 |
前言 | 第13-15页 |
第一章 新型二氢卟吩类光敏剂的设计、合成及PDT抗癌活性研究 | 第15-53页 |
一、焦脱镁叶绿酸-a的介绍 | 第15-19页 |
1.1 国内针对焦脱镁叶绿酸-a的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2 国外针对纖镁喃黢-a的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二、设计思想 | 第19-21页 |
三、化学合成 | 第21-22页 |
3.1 焦脱镁叶绿酸-a(1)的制备 | 第21页 |
3.2 焦脱镁叶绿酸-a醚类化合物(6)的制备 | 第21页 |
3.3 焦脱镁叶绿酸-a醚类氨基酸衍生物(8)的合成 | 第21-22页 |
四、体外光动力抗肿瘤活性研究 | 第22-24页 |
五、细胞调亡和周期的测定 | 第24页 |
六、构效关系研究 | 第24-25页 |
七、实验部分 | 第25-49页 |
7.1 化学合成 | 第25-48页 |
7.2 体外抗肿瘤活性测试 | 第48页 |
7.2.1 细胞株 | 第48页 |
7.2.2 培养液 | 第48页 |
7.2.3 其他材料 | 第48页 |
7.2.4 样品配置 | 第48页 |
7.2.5 试验方法 | 第48页 |
7.3 细胞凋亡和周期的测定 | 第48-49页 |
八、结果与讨论 | 第49-50页 |
九、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第二章 磁性纳米光敏剂的设计、制备及靶向诊断研究 | 第53-69页 |
一、磁性纳米粒的研究简介 | 第53-54页 |
二、设计思想 | 第54-55页 |
三、实验部分 | 第55-58页 |
四、目标化合物的结构表征 | 第58-59页 |
五、结果分析 | 第59-63页 |
六、生物实验结果分析 | 第63-66页 |
七、结论 | 第66-67页 |
八、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
第三章 文献综述 光动力疗法的形成与发展,展望与未来 | 第69-88页 |
前言 | 第69页 |
一、光的早期利用 | 第69页 |
二、光动力治疗的形成 | 第69-70页 |
三、光动力治疗的发展 | 第70-72页 |
3.1 光动力疗法的概念 | 第70页 |
3.2 光动力疗法的用途 | 第70-71页 |
3.3 光动力疗法的优势 | 第71-72页 |
四、光动力疗法的作用机制 | 第72-74页 |
4.1 光化学和光物理性质 | 第72-73页 |
4.2 光动力疗法的分子机制 | 第73-74页 |
五、光动力疗法的三要素 | 第74-80页 |
5.1 光照选择以及光剂量 | 第74-75页 |
5.2 活性氧 | 第75-76页 |
5.3 光敏剂 | 第76-80页 |
六、临床上使用过的光敏剂 | 第80-83页 |
6.1 第一代光敏剂 | 第80-81页 |
6.2 第二代光敏剂 | 第81-83页 |
七、光敏剂的最新研究进展-即第三代光敏剂 | 第83-84页 |
八、展望与未来 | 第84页 |
九、参考文献 | 第84-88页 |
作者简介及在校发表的文章 | 第88-89页 |
致谢 | 第89-90页 |
附录 | 第90-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