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LP的嵌入式结构光三维扫描系统
| 致谢 | 第4-5页 |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页 | 
| 1.2 三维扫描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 1.2.1 三维测量技术 | 第11-13页 | 
| 1.2.2 空间光学调制器 | 第13-14页 | 
| 1.2.3 国内外扫描仪现状 | 第14-17页 |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7-19页 | 
| 第二章 结构光三维扫描原理 | 第19-26页 | 
| 2.1 结构光三维扫描的原理概述 | 第19-20页 | 
| 2.2 相位解调的方法——相移法 | 第20-22页 | 
| 2.3 相位展开 | 第22-25页 | 
| 2.3.1 空域相位展开 | 第23-24页 | 
| 2.3.2 时域相位展开 | 第24-25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 第三章 DMD的基本原理及灰度调制显示 | 第26-39页 | 
| 3.1 DMD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 第26-28页 | 
| 3.1.1 DMD的机械结构和电气结构 | 第26-27页 | 
| 3.1.2 DMD的工作原理 | 第27-28页 | 
| 3.2 DMD的参数性能 | 第28页 | 
| 3.3 DMD的工作方式 | 第28-34页 | 
| 3.3.1 数据的加载 | 第29-30页 | 
| 3.3.2 块操作 | 第30-32页 | 
| 3.3.3 块清零 | 第32页 | 
| 3.3.4 块的分阶段操作 | 第32-34页 | 
| 3.4 DMD的灰度调制显示 | 第34-38页 | 
| 3.4.1 二进制图像的显示 | 第34页 | 
| 3.4.2 时间灰度调制 | 第34-38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 第四章 三维扫描系统的设计 | 第39-53页 | 
| 4.1 总体框架设计 | 第39页 | 
| 4.2 结构光发生器的设计 | 第39-49页 | 
| 4.2.1 功能选择开关的设计 | 第40-41页 | 
| 4.2.2 单口ROM的设计 | 第41-42页 | 
| 4.2.3 DDR2 SDRAM的设计 | 第42-46页 | 
| 4.2.3.1 基于IP核的DDR2控制设计 | 第43-46页 | 
| 4.2.3.2 输入时钟的设计 | 第46页 | 
| 4.2.4 DMD控制器的设计 | 第46-49页 | 
| 4.2.4.1 设计框架 | 第47-48页 | 
| 4.2.4.2 正弦条纹生成 | 第48-49页 | 
| 4.3 图像采集模块设计 | 第49-52页 | 
| 4.3.1 图像采集模块的硬件选型 | 第49页 | 
| 4.3.2 相机采集模块 | 第49-50页 | 
| 4.3.3 相机的同步触发 | 第50-52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 第五章 三维扫描系统的实验及分析 | 第53-62页 | 
| 5.1 实验平台的搭建 | 第53-57页 | 
| 5.1.1 硬件系统的实现 | 第53-55页 | 
| 5.1.2 软件系统的实现 | 第55-57页 | 
| 5.2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57-61页 | 
| 5.2.1 结构光投影的结果 | 第57-58页 | 
| 5.2.2 结构光三维扫描实验结果 | 第58-61页 | 
| 5.3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2-64页 | 
| 6.1 总结 | 第62-63页 | 
| 6.2 展望 | 第63-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