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开发及人力资源辅助决策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引言 | 第10页 |
1.2 课题背景 | 第10-11页 |
1.3 发展与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3.1 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发展现状 | 第11页 |
1.3.2 员工流失问题的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3 员工绩效考评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安排 | 第14-16页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4.2 论文工作安排 | 第14-16页 |
第二章 系统需求分析及功能设计 | 第16-30页 |
2.1 纺织企业办公现状 | 第16-17页 |
2.2 需求分析的难点与对策 | 第17页 |
2.3 系统主要业务流程 | 第17-21页 |
2.3.1 收文处理流程 | 第17-18页 |
2.3.2 发文处理流程 | 第18-19页 |
2.3.3 请假申请流程 | 第19页 |
2.3.4 会议申请流程 | 第19-20页 |
2.3.5 招聘管理业务流程 | 第20-21页 |
2.3.6 薪资管理业务流程 | 第21页 |
2.4 系统功能目标 | 第21-22页 |
2.5 系统功能设计 | 第22-29页 |
2.5.1 门户管理功能模块 | 第22-24页 |
2.5.2 工作流程管理功能模块 | 第24-25页 |
2.5.3 文档管理功能模块 | 第25-26页 |
2.5.4 公文管理功能模块 | 第26页 |
2.5.5 行政办公管理功能模块 | 第26-27页 |
2.5.6 人力资源管理功能模块 | 第27-28页 |
2.5.7 系统管理功能模块 | 第28-29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员工流失问题预测 | 第30-46页 |
3.1 问题的提出 | 第30页 |
3.2 影响员工流失的主要因素 | 第30-32页 |
3.3 员工流失预测模型框架的确定 | 第32-34页 |
3.3.1 建模方法的选择 | 第32-33页 |
3.3.2 模型框架的构建 | 第33-34页 |
3.4 员工流失预测模型训练与求解 | 第34-41页 |
3.4.1 训练算法的选择 | 第34-35页 |
3.4.2 粒子群优化BP神经网络算法思想 | 第35-36页 |
3.4.3 BP神经网络训练算法 | 第36-38页 |
3.4.4 粒子群优化算法实现 | 第38-41页 |
3.5 样本实例测试 | 第41-44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四章 员工绩效考评的研究 | 第46-56页 |
4.1 问题的提出 | 第46页 |
4.2 员工绩效考评模型框架的确定 | 第46-47页 |
4.2.1 员工绩效考评指标的确定 | 第46-47页 |
4.2.2 模型框架的构建 | 第47页 |
4.3 绩效考评指标采集 | 第47-50页 |
4.3.1 产量 | 第47-48页 |
4.3.2 产品质量 | 第48-49页 |
4.3.3 设备利用率 | 第49页 |
4.3.4 设备故障率 | 第49-50页 |
4.3.5 技术水平和思想素质 | 第50页 |
4.4 基于模糊聚类分析的员工考评问题求解 | 第50-53页 |
4.4.1 求解算法的选择 | 第50页 |
4.4.2 算法设计 | 第50-53页 |
4.5 样本实例测试 | 第53-55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五章 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实现 | 第56-76页 |
5.1 系统架构设计 | 第56-57页 |
5.2 数据库设计 | 第57-64页 |
5.2.1 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建模工具的选择 | 第58页 |
5.2.2 数据库设计流程 | 第58-59页 |
5.2.3 数据库概念设计 | 第59-61页 |
5.2.4 数据库物理设计 | 第61-64页 |
5.3 系统开发语言及使用技术 | 第64-65页 |
5.3.1 系统前台开发语言的选择 | 第64页 |
5.3.2 ASP.NET技术 | 第64-65页 |
5.4 软件设计思想 | 第65-67页 |
5.4.1 面向对象编程思想 | 第65页 |
5.4.2 事件驱动机制思想 | 第65-66页 |
5.4.3 代码设计原则 | 第66页 |
5.4.4 界面设计原则 | 第66-67页 |
5.5 程序设计举例 | 第67-74页 |
5.5.1 系统登录 | 第67-70页 |
5.5.2 权限管理 | 第70-71页 |
5.5.3 员工流失预测 | 第71-73页 |
5.5.4 员工绩效考评 | 第73-74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6-78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76-77页 |
6.2 工作展望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在学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