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道路工程论文--道路建筑施工论文--施工管理与监理论文--技术管理论文

城市高架路施工安全风险评价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1章 绪论第15-34页
    1.1 选题背景第15-18页
        1.1.1 城市高架路项目发展现状第15页
        1.1.2 高架路施工安全风险评价的必要性第15-18页
    1.2 研究意义第18页
    1.3 研究现状第18-32页
        1.3.1 风险评价在工程领域的研究现状第18-21页
        1.3.2 安全评价方法研究现状第21-25页
        1.3.3 安全风险管理研究现状第25-27页
        1.3.4 桥梁施工安全事故研究现状第27-28页
        1.3.5 桥梁安全风险评价研究现状第28-32页
    1.4 研究内容第32页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32-34页
        1.5.1 研究方法第32-33页
        1.5.2 技术路线第33-34页
第2章 高架路施工安全事故成因与风险机理研究第34-66页
    2.1 高架路施工安全风险特点第34-35页
    2.2 高架路安全事故成因分析第35-40页
        2.2.1 安全事故致因理论述评第35-37页
        2.2.2 高架路施工安全事故成因分析第37-40页
    2.3 高架路项目施工安全事故规律第40-57页
        2.3.1 主要事故类型分析第40-43页
        2.3.2 高架路施工典型事故故障树分析第43-57页
    2.4 高架路施工安全风险源辨识方法第57-60页
        2.4.1 安全风险的含义第57-58页
        2.4.2 安全风险辨识方法第58-60页
    2.5 高架路施工安全风险传导机理第60-64页
        2.5.1 风险传导的关键要素第61-64页
        2.5.2 高架路施工安全风险传导机理第64页
    2.6 本章小结第64-66页
第3章 基于LEC法的危险源风险评价模型研究第66-77页
    3.1 核心概念界定第66-69页
        3.1.1 定义第66页
        3.1.2 分类第66-68页
        3.1.3 危险源与事故隐患的关系第68-69页
    3.2 高架路施工过程危险性分析第69-70页
        3.2.1 作业危险性分析第69-70页
        3.2.2 施工环境危险性分析第70页
    3.3 高架路施工危险源辨识第70-72页
        3.3.1 危险源辨识方法第70-71页
        3.3.2 危险源辨识基本程序第71页
        3.3.3 危险源辨识的内容第71-72页
    3.4 危险源风险评价方法第72-76页
        3.4.1 经典LEC法适用性分析第72-73页
        3.4.2 经典LEC法存在的缺陷第73页
        3.4.3 LEC风险评价模型改进设计第73-76页
        3.4.4 计算机程序第76页
    3.5 本章小结第76-77页
第4章 基于肯特指数法的施工工艺风险评价模型研究第77-94页
    4.1 施工工艺安全风险评价的意义第77页
    4.2 施工工艺安全风险影响因子分析第77-88页
        4.2.1 深基坑施工安全风险影响因子第77-81页
        4.2.2 高墩柱施工安全风险影响因子第81-83页
        4.2.3 桥梁吊装施工安全风险影响因子第83-86页
        4.2.4 现浇支架施工安全风险影响因子第86-88页
    4.3 基于肯特指数法的工艺风险评价模型研究第88-93页
        4.3.1 肯特指数法适用性分析第88-89页
        4.3.2 基于肯特指数法的风险评价方法研究第89-90页
        4.3.3 评价指标体系第90-93页
    4.4 本章小结第93-94页
第5章 基于物元理论的相关方群体行为风险评价模型研究第94-111页
    5.1 项目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关系第94-96页
    5.2 相关方安全法律责任分析第96页
    5.3 相关方群体行为作用机理第96-97页
    5.4 相关方群体行为安全风险因子重要度研究第97-101页
        5.4.1 相关方群体行为安全风险因子重要性调查第97-98页
        5.4.2 基于粗糙集理论的相关方群体行为风险因子重要度分析第98-101页
    5.5 基于物元理论的相关方群体行为风险评价模型第101-110页
        5.5.1 物元理论适用性分析第101-102页
        5.5.2 相关方群体行为风险评价方法第102-103页
        5.5.3 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第103-108页
        5.5.4 指标权重计算第108-110页
        5.5.5 计算机程序第110页
    5.6 本章小结第110-111页
第6章 实例应用分析第111-123页
    6.1 风险评估程序第111-112页
    6.2 工程案例概况第112页
    6.3 危险源风险评价第112-113页
    6.4 施工工艺风险评价第113-118页
        6.4.1 建立评分原则第114-117页
        6.4.2 确定指标权重第117页
        6.4.3 评价结果分析第117-118页
    6.5 相关方群体行为风险评价第118-122页
    6.6 本章小结第122-123页
第7章 高架路施工安全风险控制对策研究第123-140页
    7.1 高架路施工安全风险应对方法第123-125页
    7.2 高架路施工安全管理博弈分析第125-131页
        7.2.1 博弈理论研究综述第125-126页
        7.2.2 业主与施工方的管理博弈第126-128页
        7.2.3 业主与监理方的管理博弈第128-131页
    7.3 安全风险控制对策研究第131-135页
        7.3.1 危险源风险控制对策第131-132页
        7.3.2 施工工艺风险控制对策第132-133页
        7.3.3 相关方风险控制对策第133-135页
    7.4 高架路施工安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研究第135-139页
        7.4.1 高架路施工安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总体结构第136-137页
        7.4.2 高架路施工安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第137-138页
        7.4.3 高架路施工安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工具第138-139页
    7.5 本章小结第139-140页
结论第140-142页
    1. 论文开展的主要工作及结论第140页
    2. 下一步工作展望第140-142页
致谢第142-143页
参考文献第143-157页
附录一 LECG法计算机程序第157-159页
附录二 相关方群体行为安全风险因子重要性调查问卷第159-168页
附录三 相关方群体行为风险评价计算机程序第168-171页
附录四 成都二环高架项目施工危险源辨识清单第171-178页
附录五 成都二环高架项目施工危险源风险评价结果第178-186页
附录六 城市高架路施工危险源风险措施第186-190页
附录七 城市高架路施工安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第190-194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第194页

论文共1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便携式智能雾化器的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软管自动化装箱机设计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