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

新常态下浙江省城镇化及城乡规划的转型特征研究

致谢第4-5页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1 绪论第9-13页
    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1.1 经济增速开始放缓,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第9页
        1.1.2 城镇化与城镇发展进入新时期第9-10页
    1.2 研究意义第10页
        1.2.1 解释经济新常态下城镇化转型的特征及其原因第10页
        1.2.2 探寻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浙江省城镇发展与城乡规划的策略第10页
    1.3 研究对象第10页
    1.4 研究内容第10-11页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11-13页
        1.5.1 研究方法第11-12页
        1.5.2 技术路线第12-13页
2 相关概念规范与理论依据第13-28页
    2.1 经济新常态的提出第13-14页
    2.2 经济新常态的现象解释——经济发展阶段理论第14-19页
        2.2.1 关于经济发展阶段理论的研究第14-15页
        2.2.2 关于经济发展所处阶段与经济发展速度的关系第15-17页
        2.2.3 经济发展阶段理论在我国的适用性第17-19页
    2.3 经济新常态的问题解决——空间生产理论第19-26页
        2.3.1 关于经济周期的研究第19-20页
        2.3.2 关于空间生产理论的研究第20-22页
        2.3.3 关于资本的三级循环与城市化的供给侧改革的关系第22-23页
        2.3.4 空间生产理论在我国的适用性第23-26页
    2.4 总结第26-28页
3 过渡时期的城市化转型第28-67页
    3.1 城市化转型的因子选取第28-29页
    3.2 城市化转型的案例选取第29-30页
    3.3 美、日、巴西的案例分析第30-60页
        3.3.1 美国第30-42页
        3.3.2 日本第42-50页
        3.3.3 巴西第50-60页
    3.4 总结和借鉴第60-67页
        3.4.1 美、日、巴西主要结论总结第60-61页
        3.4.2 对我国城镇发展的参考借鉴第61-65页
        3.4.3 对我国城乡规划的参考借鉴第65-67页
4 浙江省城镇化发展历程及其转型特征第67-87页
    4.1 浙江省的经济发展阶段第68-71页
    4.2 浙江省城镇化发展历程第71-74页
        4.2.1 传统经济阶段的城镇化停滞期(1945~1979年)第71-72页
        4.2.2 工业化初级阶段的城镇化起步期(1980~1986年)第72-73页
        4.2.3 全面工业化阶段的城镇化扩张期(1987~2013年)第73-74页
    4.3 过渡时期浙江省城镇化转型特征第74-87页
        4.3.1 城镇人口由快速增长向稳中求质转型第75-78页
        4.3.2 城镇空间由迅速扩张向约束扩张转型第78-80页
        4.3.3 主导工业由中低端制造向高端智造转型第80-82页
        4.3.4 公共服务由体系建设向均等共享转型第82-83页
        4.3.5 生存环境由污染治理向品质提升转型第83-87页
5 浙江省城乡规划发展历程及其转型特征第87-100页
    5.1 浙江省城乡规划发展历程第87-95页
        5.1.1 恢复期(1980~1986年)第87-89页
        5.1.2 完善期(1987~1994年)第89-90页
        5.1.3 革新期(1995~2005年)第90-92页
        5.1.4 深化期(2006~2013年)第92-94页
        5.1.5 过渡期(2014年至今)第94-95页
    5.2 过渡时期浙江省城乡规划目标第95-96页
        5.2.1 和谐第95-96页
        5.2.2 人本第96页
        5.2.3 创新第96页
        5.2.4 生态第96页
    5.3 过渡时期浙江省城乡规划转型特征第96-100页
        5.3.1 城乡规划转型的重点第97页
        5.3.2 城乡规划转型的内涵第97-98页
        5.3.3 城乡规划转型的基础第98页
        5.3.4 城乡规划转型的手段第98-100页
6 研究结论与展望第100-102页
    6.1 研究结论第100-101页
    6.2 研究展望第101-102页
参考文献第102-108页
作者简历第108页

论文共10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阿莫多瓦电影中的边缘“女性”形象探析
下一篇:动画与未成年人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