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阶级结构与社会结构论文--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中、老年论文

个案工作介入随迁老人精神慰藉研究--以临沂市B社区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22页
    1.1 选题背景第10页
    1.2 研究目的第10-11页
    1.3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3.1 理论意义第11页
        1.3.2 现实意义第11-12页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2-18页
        1.4.1 国内外对于随迁老人的研究概况第12-16页
        1.4.2 国内外关于精神慰藉的研究第16-18页
        1.4.3 研究综述评析第18页
    1.5 研究方法第18-19页
    1.6 研究的创新之处第19页
    1.7 理论依据第19-20页
        1.7.1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第19页
        1.7.2 社会支持理论第19-20页
    1.8 概念界定第20-22页
        1.8.1 随迁老人第20页
        1.8.2 精神慰藉第20页
        1.8.3 个案社会工作第20-22页
第2章 随迁老人精神慰藉现状分析第22-28页
    2.1 B社区基本情况第22页
    2.2 B社区随迁老人精神慰藉问题表现第22-25页
        2.2.1 人格得不到尊重第22-23页
        2.2.2 情感慰藉缺失第23-24页
        2.2.3 自我价值难以实现第24-25页
    2.3 随迁老人精神慰藉问题原因分析第25-26页
        2.3.1 家庭情感支持的弱化第25页
        2.3.2 邻里、朋友支持的缺失第25页
        2.3.3 社区对精神慰藉的忽视第25页
        2.3.4 老年人自身原因第25-26页
    2.4 个案工作介入的优势分析第26-28页
        2.4.1 重视案主,以案主为中心第26页
        2.4.2 注重案主优势和潜能的挖掘第26页
        2.4.3 重视案主社会支持网络第26-27页
        2.4.4 个案工作发展完善、专业第27-28页
第3章 随迁老人精神慰藉问题的个案介入第28-46页
    3.1 案例背景第28页
        3.1.1 基本资料第28页
        3.1.2 个案来源第28页
    3.2 接案与建立专业关系第28-29页
    3.3 预估第29-33页
        3.3.1 收集资料第29-32页
        3.3.2 问题判断第32-33页
    3.4 制定目标与工作计划第33-36页
        3.4.1 服务目标第33-35页
        3.4.2 介入策略第35页
        3.4.3 工作计划第35-36页
    3.5 介入过程第36-44页
        3.5.1 第一阶段:收集资料,分析问题并建立良好专业关系第36-37页
        3.5.2 第二阶段:消除误解,缓解家庭关系第37-40页
        3.5.3 第三阶段:建立新的家庭联结,获得情感支撑第40-42页
        3.5.4 第四阶段:改变错误理念,获得价值实现第42-43页
        3.5.5 第五阶段:过程回顾,巩固成效第43-44页
    3.6 评估第44-45页
    3.7 结案与跟进第45-46页
第4章 个案工作介入随迁老人精神慰藉的反思与建议第46-52页
    4.1 反思第46-48页
        4.1.1 对介入随迁老人精神慰藉的反思第46页
        4.1.2 对个案工作的反思第46-48页
    4.2 建议第48-52页
        4.2.1 社会工作角度第48页
        4.2.2 正式社会支持方面第48-49页
        4.2.3 非正式社会支持层面第49-50页
        4.2.4 随迁老人个人层面第50-52页
结语第52-54页
参考文献第54-57页
致谢第57-58页
附录第58-60页
    附录A第58-59页
    附录B第59-60页
个人简历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谐振激励下钻头的冲击破岩机理研究
下一篇:非均质砂岩油藏储层精细地质建模等效表征研究--以萨中西部葡一组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