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引言 | 第8-14页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1.2.1 大庆长垣构造演化期次和形成机制的研究 | 第8-9页 |
1.2.2 构造物理模拟实验的研究 | 第9-11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1-12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1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1-12页 |
1.4 完成的主要实物工作量及成果和认识 | 第12-14页 |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4-23页 |
2.1 区域构造位置 | 第14-15页 |
2.2 区域地层概况 | 第15-19页 |
2.3 区域构造演化特征 | 第19-23页 |
第3章 大庆长垣构造特征 | 第23-32页 |
3.1 大庆长垣构造体系 | 第23-24页 |
3.2 大庆长垣变形序列 | 第24-27页 |
3.3 形成机制 | 第27-32页 |
3.3.1 早期成因机制 | 第27-30页 |
3.3.2 断层形成机制 | 第30-32页 |
第4章 大庆长垣构造物理模拟实验 | 第32-62页 |
4.1 基本原理 | 第32-36页 |
4.1.1 实验材料的确定方法 | 第32页 |
4.1.2 实验相似条件 | 第32-35页 |
4.1.3 实验步骤 | 第35-36页 |
4.2 大庆长垣构造物理模拟实验 | 第36-61页 |
4.2.1 断层型正反转构造剖面构造物理模拟 | 第36-41页 |
4.2.2 大庆长垣平面构造物理模拟(粘土) | 第41-46页 |
4.2.3 大庆长垣平面构造物理模拟(沙箱-东西向挤压) | 第46-53页 |
4.2.4 大庆长垣平面构造物理模拟(沙箱-北西—南东向挤压) | 第53-61页 |
4.3 综合分析 | 第61-62页 |
结论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