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各种汽车论文--各种能源汽车论文

串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发电系统设计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3-20页
    1.1 课题背景第13-14页
        1.1.1 国内外电动汽车发展现状与趋势第13-14页
    1.2 混合动力电驱动系构造比较第14-16页
    1.3 车用发电机及其整流控制系统的发展第16-17页
    1.4 本文研究内容第17-18页
        1.4.1 混合动力城市公交车传动系统需求分析第17页
        1.4.2 串联式结构发电系统第17-18页
        1.4.3 发电系统控制策略第18页
    1.5 论文结构安排第18-19页
    1.6 课题来源第19-20页
第2章 内置式永磁同步发电机矢量控制第20-35页
    2.0 前言第20页
    2.1 IPMSG的数学模型第20-25页
        2.1.1 凸极式永磁同步发电机等效物理模型第20-21页
        2.1.2 三相静止坐标系下的IPMSG数学模型第21-22页
        2.1.3 两相静止坐标系下的IPMSG数学模型第22-23页
        2.1.4 dq同步旋转坐标系下的IPMSG数学模型第23-25页
    2.2 基于转子磁场定向的双闭环电压空间矢量控制系统及仿真第25-34页
        2.2.1 IPMSG的电压空间矢量控制第25-26页
        2.2.2 双闭环控制系统及其PI控制器设计第26-30页
        2.2.3 IPMSG仿真及双闭环控制系统稳定性分析第30-34页
    2.3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3章 发电机整流系统中弱磁控制原因及原理第35-48页
    3.1 前言第35-36页
    3.2 发电机弱磁原因分析第36-40页
    3.3 d轴弱磁电压环控制原理第40-42页
        3.3.1 弱磁控制原理第40-41页
        3.3.2 d轴弱磁电压环控制框图设计第41-42页
    3.4 d轴弱磁电压环控制仿真研究第42-45页
    3.5 实验分析第45-46页
    3.6 本章小结第46-48页
第4章 超前磁链角弱磁在IPMSG中的应用第48-56页
    4.1 前言第48页
    4.2 超前磁链角弱磁控制原理第48-51页
        4.2.1 超前角弱磁制理论第48-49页
        4.2.2 超前磁链角弱磁原理框图设计第49-51页
    4.3 超前磁链角弱磁控制仿真研究第51-55页
    4.4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5章 IPMSG-PWM整流系统实验设计第56-70页
    5.1 前言第56页
    5.2 30KW永磁同步发电机整流系统实验平台构成第56-58页
    5.3 整流器硬件选型第58-61页
        5.3.1 主电路参数第58页
        5.3.2 IPM的选型第58页
        5.3.3 电容参数计算及选型第58-59页
        5.3.4 电流传感器计算及选型第59-60页
        5.3.5 电压传感器计算及选型第60-61页
    5.4 控制电路硬件与软件设计第61-66页
        5.4.1 IPMSG-PWM发电整流系统硬件设计第61-63页
        5.4.2 IPMSG-PWM发电整流系统软件设计第63-66页
    5.5 实验结果及其分析第66-69页
        5.5.1 稳态实验分析第67-68页
        5.5.2 动态实验分析第68-69页
    5.6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结论第70-72页
参考文献第72-76页
致谢第76-77页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77-78页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四川盐源西范坪铜矿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规律研究
下一篇:大庆长垣构造演化特征研究--基于构造物理模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