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引言 | 第8-10页 |
一、选题的意义 | 第8页 |
二、选题的研究现状 | 第8-9页 |
三、本文的创新点 | 第9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第一章 李斯特、舒曼概述 | 第10-16页 |
第一节 李斯特概述 | 第10-13页 |
一、李斯特的生平 | 第10-12页 |
二、李斯特的创作特征 | 第12-13页 |
第二节 舒曼概述 | 第13-16页 |
一、舒曼的生平 | 第13-14页 |
二、舒曼的创作特征 | 第14-16页 |
第二章 李斯特与舒曼《帕格尼尼主题练习曲“狩猎”》的曲式结构分析与比较 | 第16-25页 |
第一节 李斯特钢琴作品的曲式结构 | 第16-20页 |
第二节 舒曼钢琴作品的曲式结构 | 第20-24页 |
第三节 两者曲式结构的比较 | 第24-25页 |
第三章 李斯特与舒曼《帕格尼尼主题练习曲“狩猎”》的创作技法比较 | 第25-36页 |
第一节 旋律 | 第25-29页 |
第二节 节奏 | 第29-31页 |
第三节 和声 | 第31-33页 |
第四节 织体 | 第33-36页 |
第四章 李斯特与舒曼《帕格尼尼主题练习曲“狩猎”》的演奏分析与比较 | 第36-54页 |
第一节 李斯特《帕格尼尼主题练习曲“狩猎”》的演奏诠释 | 第36-40页 |
一、八度技术 | 第36-37页 |
二、刮奏技术 | 第37-38页 |
三、非连奏技术 | 第38-39页 |
四、双手交叉弹奏技术 | 第39-40页 |
第二节 舒曼《帕格尼尼主题练习曲“狩猎”》的演奏诠释 | 第40-44页 |
一、装饰音技术 | 第41-42页 |
二、多声部技术 | 第42-43页 |
三、连奏与断奏的混合 | 第43-44页 |
第三节 两首改编曲演奏技法的比较 | 第44-54页 |
一、速度 | 第44-45页 |
二、力度 | 第45-50页 |
三、踏板 | 第50-54页 |
结语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附件 | 第59-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