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绪论 | 第12-21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一)研究的目的 | 第13页 |
(二)研究的意义 | 第13-14页 |
三、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 第19-21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19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第一章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视域下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相关问题概述 | 第21-32页 |
一、农业现代化的概念 | 第21-22页 |
二、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视域下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理论依据 | 第22-27页 |
(一)马克思恩格斯对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相关论述 | 第22-23页 |
(二)毛泽东对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相关论述 | 第23-24页 |
(三)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对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相关论述 | 第24-26页 |
(四)习近平对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相关论述 | 第26-27页 |
三、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视域下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意义 | 第27-32页 |
(一)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必然要求 | 第28页 |
(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 | 第28-29页 |
(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 | 第29-30页 |
(四)巩固我国农业基础地位的必由之路 | 第30页 |
(五)应对国际市场挑战的必然要求 | 第30-32页 |
第二章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视域下新绛县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现状 | 第32-39页 |
一、新绛县农业现代化问题的提出 | 第32-34页 |
(一)山西省现代农业示范县之一 | 第32-33页 |
(二)地域资源优势突出 | 第33-34页 |
二、新绛县发展农业现代化所取得的成绩 | 第34-39页 |
(一)政府积极引领,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夯实了基础 | 第35-36页 |
(二)科技产业服务的优化,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载体 | 第36-37页 |
(三)龙头企业的壮大,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增强了动力 | 第37-38页 |
(四)第二产业的领先发展,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增强加了保障 | 第38-39页 |
第三章 新绛县农业现代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39-55页 |
一、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视域下新绛县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39-49页 |
(一)农业现代化发展理念不成熟 | 第39-41页 |
(二)农业产业化及组织经营方式落后 | 第41-44页 |
(三)物质装备及科学技术水平不高 | 第44-48页 |
(四)农业现代化发展中农民素质不高 | 第48-49页 |
(五)农业现代化发展缺乏制度保障 | 第49页 |
二、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视域下新绛县农业现代化过程中所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49-55页 |
(一)农业现代化意识不强 | 第50页 |
(二)龙头企业辐射带动力弱 | 第50-52页 |
(三)科学技术在农业中的运用程度低 | 第52-53页 |
(四)新型农民的培养力度不够 | 第53页 |
(五)制度保障不全面 | 第53-55页 |
第四章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视域下加强新绛县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对策 | 第55-66页 |
一、提升农业现代化发展理念 | 第55-56页 |
(一)树立发展生态农业的理念 | 第55-56页 |
(二)提升发展农业品牌的理念 | 第56页 |
二、加快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 第56-60页 |
(一)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 第56-60页 |
(二)大力推进组织化生产 | 第60页 |
三、用现代物质条件和科学技术发展农业 | 第60-63页 |
(一)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 | 第60-62页 |
(二)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 | 第62-63页 |
四、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 第63-64页 |
(一)开展农民技能培训 | 第63页 |
(二)完善信息化服务体系 | 第63-64页 |
五、发挥政府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保障作用 | 第64-66页 |
(一)增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法律保障 | 第64页 |
(二)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扩大招商引资 | 第64-66页 |
结语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5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附录 | 第77-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