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课题来源与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 研究意义与目的 | 第10-11页 |
1.3 论文框架 | 第11-12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5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2-14页 |
1.5.1 关于抗美援朝运动 | 第12页 |
1.5.2 关于政治动员 | 第12-14页 |
第2章 抗美援朝运动中政治动员的历史背景 | 第14-20页 |
2.1 动员目标设定的背景 | 第14-16页 |
2.1.1 新中国成立时的国内国际形势 | 第14-16页 |
2.2 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政府的态度 | 第16-20页 |
第3章 抗美援朝运动中政治动员对象及动员方式 | 第20-28页 |
3.1 抗美援朝运动中政治动员对象 | 第20-23页 |
3.1.1 对农民的动员 | 第20-21页 |
3.1.2 对城市市民和工人的动员 | 第21-22页 |
3.1.3 对工商界的动员 | 第22页 |
3.1.4 对学生的动员 | 第22-23页 |
3.2 抗美援朝运动政治动员方式 | 第23-28页 |
3.2.1 进行生动形象的宣传动员 | 第23-25页 |
3.2.2 订立爱国公约 | 第25-26页 |
3.2.3 控诉会 | 第26页 |
3.2.4 游行示威 | 第26-28页 |
第4章 抗美援朝运动中政治动员的特点及绩效评价 | 第28-36页 |
4.1 抗美援朝运动中政治动员的特点 | 第28-32页 |
4.1.1 准确把握国内外的局势和民众心态 | 第28-29页 |
4.1.2 对不同的政治动员客体运用不同的动员方式 | 第29-30页 |
4.1.3 跟实际工作相结合 | 第30-31页 |
4.1.4 发挥党组织在政治动员的核心作用 | 第31-32页 |
4.2 抗美援朝运动政治动员政策绩效基本评价 | 第32-34页 |
4.3 政治动员的合理性和实现度 | 第34-36页 |
第5章 抗美援朝运动中政治动员的启示 | 第36-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附录: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