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1.绪论 | 第11-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1.1“好”公园的标准不一 | 第11页 |
1.1.2 公园建成使用后的“盖棺定论”与设计过程中的“大众参与模式” | 第11-12页 |
1.1.3 城市公园需要被反馈 | 第12-13页 |
1.2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4.1 实例研究 | 第14页 |
1.4.2 理论研究 | 第14-15页 |
1.5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2.相关概念和研究理论 | 第16-27页 |
2.1 环境心理 | 第16页 |
2.2 环境行为 | 第16页 |
2.3 城市公园、城市带状公园与城市滨水带状公园 | 第16-18页 |
2.3.1 城市公园 | 第16-18页 |
2.3.1.1 城市公园发展概述 | 第16-17页 |
2.3.1.2 城市公园定义 | 第17-18页 |
2.3.2 城市带状公园 | 第18页 |
2.3.3 城市滨水带状公园 | 第18页 |
2.4 城市游憩空间 | 第18页 |
2.5 使用状况评价(POE)相关理论 | 第18-25页 |
2.5.1 POE的概念与定义 | 第18-19页 |
2.5.2 国外POE研究发展现状 | 第19-21页 |
2.5.3 国内POE研究发展现状 | 第21-23页 |
2.5.4 POE常用范式与方法 | 第23-25页 |
2.6 POE引入城市公园研究中的应用 | 第25-27页 |
3.济南市环城公园概述 | 第27-32页 |
3.1 历史沿革 | 第27-28页 |
3.2 功能定位 | 第28页 |
3.3 公园现状 | 第28-31页 |
3.3.1 区位环境 | 第28-29页 |
3.3.2 公园概况 | 第29-31页 |
3.3.3 泉水资源 | 第31页 |
3.3.4 文化资源 | 第31页 |
3.4 政策导向 | 第31-32页 |
4.济南市环城公园使用状况评价模型的构建 | 第32-38页 |
4.1 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 第32页 |
4.1.1 主观与客观的平衡 | 第32页 |
4.1.2 质与量的交融 | 第32页 |
4.2 环城公园使用状况评价(POE)方法的选择 | 第32-36页 |
4.2.1 定性评价方法 | 第32-33页 |
4.2.1.1 行为观察法 | 第32页 |
4.2.1.2 动线观察法 | 第32-33页 |
4.2.1.3 半开放式访谈法 | 第33页 |
4.2.1.4 问卷调查法 | 第33页 |
4.2.2 定量评价方法 | 第33-36页 |
4.2.2.1 交叉集算法 | 第33页 |
4.2.2.2 层次分析评价法(AHP) | 第33-35页 |
4.2.2.3 里克特量表法 | 第35-36页 |
4.3 济南市环城公园使用状况评价POE模型 | 第36-38页 |
5.济南市环城公园使用状况评价研究 | 第38-73页 |
5.1 济南市环城公园满意度问卷 | 第38-44页 |
5.1.1 满意度指标项的分类依据 | 第38页 |
5.1.2 满意度指标重要性调查 | 第38-39页 |
5.1.3 满意度指标项筛选与确定 | 第39-41页 |
5.1.4 满意度指标权重 | 第41-43页 |
5.1.5 满意度的确定 | 第43-44页 |
5.2 济南市环城公园分段使用状况评价 | 第44-67页 |
5.2.1 环城公园东段使用状况评价 | 第45-55页 |
5.2.1.1 使用者特征分析 | 第45-46页 |
5.2.1.2 使用空间特征分析 | 第46-51页 |
5.2.1.3 使用者行为特征分析 | 第51-53页 |
5.2.1.4 满意度分析 | 第53-55页 |
5.2.2 环城公园南段使用状况评价 | 第55-64页 |
5.2.2.1 使用者特征分析 | 第55-56页 |
5.2.2.2 使用空间特征分析 | 第56-60页 |
5.2.2.3 使用者行为特征分析 | 第60-64页 |
5.2.3 环城公园西段使用状况评价 | 第64-66页 |
5.2.3.1 使用者特征分析 | 第64页 |
5.2.3.2 使用空间特征分析 | 第64-65页 |
5.2.3.3 使用者行为特征分析 | 第65页 |
5.2.3.4 满意度分析 | 第65-66页 |
5.2.4 环城公园北段使用状况评价 | 第66-67页 |
5.3 济南市环城公园综合使用状况评价 | 第67-71页 |
5.3.1 满意度 | 第67-68页 |
5.3.2 层次性 | 第68页 |
5.3.3 开放性 | 第68-69页 |
5.3.4 场所性 | 第69页 |
5.3.5 宜人性 | 第69-70页 |
5.3.6 文化性 | 第70-71页 |
5.4 小结 | 第71-73页 |
6.济南市环城公园优化提升建议 | 第73-77页 |
6.1 景观方面 | 第73-74页 |
6.2 文化方面 | 第74-75页 |
6.3 空间方面 | 第75-77页 |
7.对城市公园及使用状况评价(POE)方法的思考 | 第77-81页 |
7.1 对城市公园的思考 | 第77页 |
7.2 对城市滨水带状公园的思考 | 第77-80页 |
7.3 对使用状况评价(POE)方法的思考 | 第80-81页 |
8.总结 | 第81-82页 |
8.1 创新点 | 第81页 |
8.2 结论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5页 |
附录 | 第85-91页 |
致谢 | 第91-9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92页 |
攻读研究生学位期间社会实践经历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