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俑服饰色彩艺术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对象 | 第10页 |
1.2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3 研究创新点 | 第10-11页 |
1.4 研究过程 | 第11页 |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5.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5.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页 |
1.6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7 本章小结 | 第15-16页 |
2 彩绘秦俑建造的历史背景及文化艺术土壤 | 第16-24页 |
2.1 秦俑产生的历史背景 | 第16-18页 |
2.1.1 秦通过变法走向强盛 | 第16页 |
2.1.2 秦国强悍的军事实力 | 第16页 |
2.1.3 秦始皇的独裁暴政 | 第16-17页 |
2.1.4 中国的古丧葬文化 | 第17-18页 |
2.2 彩绘秦俑产生的文化艺术土壤 | 第18-22页 |
2.2.1 秦代古阴阳五行哲学思想与五色观文化 | 第18-19页 |
2.2.2 秦代精湛的雕塑技艺 | 第19-20页 |
2.2.3 秦代的衣着风俗特点 | 第20页 |
2.2.4 秦代纯熟的纺织印染技术 | 第20-21页 |
2.2.5 秦代华丽的纹样元素 | 第21-22页 |
2.3 彩绘秦俑的艺术特点 | 第22-23页 |
2.3.1 精湛的写实风格雕塑技艺 | 第22页 |
2.3.2 与雕塑相得益彰的彩绘艺术 | 第22-2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3 秦俑彩绘的色彩及纹样研究 | 第24-39页 |
3.1 秦俑彩绘的颜料与色彩 | 第24-31页 |
3.1.1 石青(蓝色)、石绿(绿色) | 第24-25页 |
3.1.2 朱砂(红色) | 第25-27页 |
3.1.3 赭石(暗红色) | 第27页 |
3.1.4 黑色 | 第27页 |
3.1.5 骨白(白色) | 第27-29页 |
3.1.6 中国紫 | 第29-30页 |
3.1.7 生漆 | 第30页 |
3.1.8 秦俑色彩应用 | 第30-31页 |
3.2 秦俑服饰色彩 | 第31-35页 |
3.2.1 铠甲、冠、发髻、履等色彩 | 第31页 |
3.2.2 服装色彩 | 第31-35页 |
3.3 秦俑服饰纹样 | 第35-3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4 秦俑彩绘复原研究 | 第39-67页 |
4.1 秦俑彩绘复原步骤介绍 | 第39页 |
4.2 高级军吏俑彩绘复原研究 | 第39-48页 |
4.2.1 高级军吏俑彩绘复原的实物参考依据 | 第39页 |
4.2.2 高级军吏俑色彩体系 | 第39-40页 |
4.2.3 高级军吏俑纹样体系 | 第40-42页 |
4.2.4 高级军吏俑彩绘复原效果图 | 第42-48页 |
4.3 百戏俑彩绘复原研究 | 第48-52页 |
4.3.1 百戏俑彩绘复原的实物参考 | 第48页 |
4.3.2 百戏俑色彩体系 | 第48页 |
4.3.3 百戏俑纹样体系 | 第48-50页 |
4.3.4 百戏俑彩绘参考复原效果图 | 第50-52页 |
4.4 其他秦俑彩绘复原 | 第52-64页 |
4.4.1 中级军吏铠甲俑彩绘复原 | 第52-55页 |
4.4.2 铠甲武士俑彩绘复原 | 第55-58页 |
4.4.3 跪射武士俑彩绘复原 | 第58-62页 |
4.4.4 骑兵俑彩绘复原 | 第62-63页 |
4.4.5 御手俑彩绘复原 | 第63-64页 |
4.5 秦俑的服饰色彩特点 | 第64页 |
4.6 秦代的服饰色彩特点 | 第64-66页 |
4.6.1 秦统治者“尚黑” | 第64-65页 |
4.6.2 秦俑的写实风格 | 第65-66页 |
4.6.3 秦代的服饰色彩特点 | 第66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5 系列服装设计作品----五行色彩衣 | 第67-82页 |
5.1 设计概述 | 第67-68页 |
5.1.1 灵感来源 | 第67页 |
5.1.2 设计步骤 | 第67-68页 |
5.2 作品介绍 | 第68-81页 |
5.2.1 红衣炜彤 | 第68-71页 |
5.2.2 白衣钏儿 | 第71-77页 |
5.2.3 黑衣流之 | 第77-81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6 结语 | 第82-8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获奖及社会评价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7页 |
插图目录 | 第87-90页 |
表格目录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