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1.1 纳米材料 | 第8-11页 |
1.1.1 纳米材料的定义以及简史 | 第8-9页 |
1.1.2 纳米材料的分类 | 第9页 |
1.1.3 纳米材料的特性 | 第9-10页 |
1.1.4 纳米材料的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量子点 | 第11-12页 |
1.3 二氧化硅载体 | 第12-13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第二章 高质量硒化镉量子点的制备 | 第15-40页 |
2.1 引言 | 第15-18页 |
2.1.1 硒化镉量子点 | 第15-16页 |
2.1.2 热注入法以及它的改进 | 第16-17页 |
2.1.3 表面无机壳层修饰 | 第17-18页 |
2.2 硒化镉(CdSe)量子点的制备 | 第18-33页 |
2.2.1 实验原料 | 第18页 |
2.2.2 主要实验设备 | 第18-19页 |
2.2.3 实验步骤 | 第19-22页 |
2.2.4 结果与讨论 | 第22-30页 |
2.2.5 注入温度的影响 | 第30-31页 |
2.2.6 表面配体影响 | 第31-33页 |
2.3 量子点的无机壳层 | 第33-39页 |
2.3.1 实验原料 | 第33-34页 |
2.3.2 实验设备 | 第34页 |
2.3.3 实验步骤 | 第34-35页 |
2.3.4 结果与讨论 | 第35-3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三章 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 | 第40-70页 |
3.1 引言 | 第40-43页 |
3.1.1 二氧化硅微球 | 第40-41页 |
3.1.2 介孔二氧化硅 | 第41-42页 |
3.1.3 二氧化硅的调孔 | 第42-43页 |
3.2 二氧化硅实心微球的制备 | 第43-46页 |
3.2.1 实验原料 | 第43-44页 |
3.2.2 主要实验设备 | 第44页 |
3.2.3 实验步骤 | 第44-45页 |
3.2.4 结果与讨论 | 第45-46页 |
3.3 合成条件对实心微球的影响 | 第46-53页 |
3.3.1 注入方式,反应物加入量及温度的影响对于大粒径硅球的影响 | 第46-50页 |
3.3.2 反应条件对于小粒径实心硅球的影响 | 第50-53页 |
3.4 二氧化硅多孔微球的制备 | 第53-57页 |
3.4.1 实验原料 | 第53页 |
3.4.2 主要实验设备 | 第53页 |
3.4.3 实验步骤 | 第53-54页 |
3.4.4 结果与讨论 | 第54-57页 |
3.5 合成方法和条件对多孔微球的形貌和孔道的影响 | 第57-69页 |
3.5.1 模板剂加入量的影响 | 第57-58页 |
3.5.2 溶剂温度的影响 | 第58-59页 |
3.5.3 多种扩孔方式的对比 | 第59-63页 |
3.5.4 扩孔剂及助剂的加入量的影响 | 第63-69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四章 核壳结构微球的制备与量子点微球的光学增益 | 第70-82页 |
4.1 引言 | 第70-71页 |
4.2 PS@SiO_2微球的制备以及量子点在其上的组装 | 第71-72页 |
4.2.1 实验原料 | 第71页 |
4.2.2 实验仪器 | 第71页 |
4.2.3 实验步骤 | 第71-72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72-80页 |
4.3.1 复合物的表征 | 第72-79页 |
4.3.2 量子点在复合微球内组装的光学表征 | 第79-8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9页 |
发表论文 | 第89-90页 |
致谢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