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序言 | 第9-14页 |
1 绪论 | 第14-20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4-17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4-16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1.2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1.2.1 研究内容结构 | 第17-18页 |
1.2.2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8页 |
1.3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3.1 文献综述法 | 第18-19页 |
1.3.2 归纳与演绎法 | 第19页 |
1.3.3 参与式调查法 | 第19页 |
1.3.4 层次分析法 | 第19页 |
1.3.5 统计分析法 | 第19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2 生态交通相关研究综述与理论基础 | 第20-28页 |
2.1 国内外生态交通相关研究综述 | 第20-23页 |
2.1.1 国外生态交通研究综述 | 第20-21页 |
2.1.2 国内生态交通研究综述 | 第21-23页 |
2.1.3 生态交通规划建设评估研究综述 | 第23页 |
2.2 生态交通理论基础分析 | 第23-26页 |
2.2.1 可持续交通理论 | 第23-24页 |
2.2.2 低碳交通理论 | 第24页 |
2.2.3 宜居交通理论 | 第24-25页 |
2.2.4 绿色交通理论 | 第25页 |
2.2.5 健康交通理论 | 第25-26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3 国内外典型城市生态交通系统规划建设分析 | 第28-44页 |
3.1 欧洲典型城市生态交通系统规划建设分析 | 第28-34页 |
3.1.1 丹麦哥本哈根市交通系统分析 | 第28-30页 |
3.1.2 德国弗莱堡市交通系统分析 | 第30-31页 |
3.1.3 法国巴黎市交通系统分析 | 第31-34页 |
3.2 美洲典型城市生态交通系统分析 | 第34-38页 |
3.2.1 巴西库里蒂巴市交通系统分析 | 第34-35页 |
3.2.2 美国旧金山市交通系统分析 | 第35-38页 |
3.3 亚洲典型城市生态交通系统分析 | 第38-42页 |
3.3.1 新加坡交通系统分析 | 第38-39页 |
3.3.2 韩国首尔市交通系统分析 | 第39-41页 |
3.3.3 中国香港市交通系统分析 | 第41-4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4 城市生态交通系统规划建设评估方法构建 | 第44-56页 |
4.1 基于多元统计数据的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第44-49页 |
4.1.1 生态交通评估指标体系确立原则 | 第44-45页 |
4.1.2 生态交通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第45-47页 |
4.1.3 生态交通评估指标体系确立 | 第47-49页 |
4.2 基于满意度调查的城市生态交通系统居民满意度评估构建 | 第49-52页 |
4.2.1 居民满意度评估内容体系确定 | 第49-51页 |
4.2.2 居民满意度评估方法 | 第51页 |
4.2.3 居民满意度评估注意事项 | 第51-52页 |
4.3 生态交通技术适宜性评估 | 第52-55页 |
4.3.1 低碳车辆技术 | 第52-53页 |
4.3.2 智能化交通技术 | 第53-54页 |
4.3.3 无障碍交通设计技术 | 第54页 |
4.3.4 创新型交通技术 | 第54-5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5 中新天津生态城生态交通系统规划建设分析 | 第56-78页 |
5.1 研究区概况 | 第56-57页 |
5.1.1 中新天津生态城概况 | 第56-57页 |
5.1.2 研究区范围 | 第57页 |
5.2 中新天津生态城对外交通系统规划分析 | 第57-59页 |
5.2.1 中新天津生态城对外城市道路分析 | 第57-58页 |
5.2.2 中新天津生态城对外公路分析 | 第58页 |
5.2.3 中新天津生态城对外铁路分析 | 第58-59页 |
5.2.4 中新天津生态城对外航空分析 | 第59页 |
5.3 生态城内部交通系统规划分析 | 第59-69页 |
5.3.1 中新天津生态城交通规划分析 | 第59-64页 |
5.3.2 中新天津生态城交通建设进程调查分析 | 第64-69页 |
5.4 中新天津生态城生态交通系统分析 | 第69-77页 |
5.4.1 中新天津生态城公共交通系统构成系统及要素分析 | 第69-73页 |
5.4.2 中新天津生态城慢行交通系统构成系统及要素分析 | 第73-75页 |
5.4.3 中新天津生态城静态交通系统建设及运行现状分析 | 第75-7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6 中新天津生态城生态交通系统规划建设评估 | 第78-112页 |
6.1 基于多元统计数据的中新天津生态城客观指标体系评估 | 第78-90页 |
6.1.1 中新天津生态城生态交通系统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第78-79页 |
6.1.2 指标层部分评估指标含义及评估标准界定 | 第79-82页 |
6.1.3 指标层指标评估标准 | 第82-83页 |
6.1.4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83-87页 |
6.1.5 中新天津生态城生态交通系统指标评分与结果分析 | 第87-90页 |
6.2 中新天津生态城生态交通系统居民满意度评估 | 第90-102页 |
6.2.1 居民满意度调研基础工作 | 第90-93页 |
6.2.2 满意度调查内容体系与权重的确定 | 第93-94页 |
6.2.3 满意度调查结果计算 | 第94-97页 |
6.2.4 中新天津生态城生态交通系统满意度调查结果分析 | 第97-102页 |
6.3 中新天津生态城生态交通技术适宜性评估 | 第102-107页 |
6.3.1 新能源车辆技术应用分析 | 第102-103页 |
6.3.2 智能化交通技术应用分析 | 第103-104页 |
6.3.3 无障碍交通技术应用分析 | 第104-105页 |
6.3.4 新型交通技术应用分析 | 第105-106页 |
6.3.5 中新天津生态城生态交通技术应用结果分析 | 第106-107页 |
6.4 中新天津生态城生态交通系统问题与对策 | 第107-110页 |
6.4.1 中新天津生态城生态交通系统主要问题 | 第107-109页 |
6.4.2 中新天津生态城生态交通系统未来发展对策 | 第109-110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10-112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112-116页 |
7.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112-114页 |
7.1.1 梳理了城市生态交通基础理论与实践案例 | 第112页 |
7.1.2 构建了城市生态交通系统规划建设评估方法 | 第112-113页 |
7.1.3 确立了城市生态交通系统规划建设评估标准 | 第113-114页 |
7.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第114-116页 |
7.2.1 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114页 |
7.2.2 研究展望 | 第114-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16-119页 |
附录A | 第119-122页 |
附录B | 第122-125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25-128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