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环境污染防治方法与设备论文

竹屑生物炭吸附典型芳香性有机物的机制及规律

致谢第7-8页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第一章 生物炭对有机污染物吸附行为的研究进展第14-28页
    1 前言第14-15页
    2 生物炭的制备及其结构性质第15-19页
    3 生物炭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机制第19-23页
        3.1 吸附机制第19-20页
        3.2 吸附作用力第20-21页
        3.3 等温吸附线模型第21-23页
    4 生物炭吸附有机污染物的影响因素第23-26页
        4.1 生物炭性质的影响第23-24页
        4.2 有机污染物性质的影响第24-25页
        4.3 吸附环境条件的影响第25-26页
    5 存在问题和论文研究基本思路第26-28页
        5.1 存在问题第26-27页
        5.2 研究目标与基本思路第27-28页
第二章 高温竹屑生物炭对典型芳香性有机物的吸附机制及规律第28-40页
    1 前言第28-29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9-32页
        2.1 生物炭的制备及表征第29页
        2.2 有机化合物第29-31页
        2.3 吸附实验第31-32页
        2.4 等温线拟合第32页
    3 结果与讨论第32-39页
    4 小结第39-40页
第三章 不同温度制备竹屑生物炭对有机物的吸附机制及规律第40-68页
    1 前言第40-41页
    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41-43页
        2.1 生物炭的制备及表征第41-42页
        2.2 有机化合物第42页
        2.3 吸附实验第42-43页
        2.4 等温线拟合第43页
    3 结果与讨论第43-66页
        3.1 生物炭的表征结果第43-50页
        3.2 等温吸附线及拟合结果第50-56页
        3.3 饱和吸附量Q~0与有机物性质及生物炭性质的定量关系第56-59页
        3.4 吸附亲和力E与有机物性质及生物炭性质的定量关系第59-63页
        3.5 b值的规律第63-66页
        3.6 预测模型第66页
    4 小结第66-68页
第四章 研究结论、创新点及展望第68-70页
    1 研究结论第68-69页
    2 创新点第69页
    3 展望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81页
个人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风险管理在机器视觉项目中的应用
下一篇:医院定制型信息系统项目的成本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