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市场论文

定向增发中大股东操纵行为识别及监管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22页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0-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第11-19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5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5-18页
        1.2.3 文献评述第18-19页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19-21页
        1.3.1 研究内容第19-20页
        1.3.2 研究方法第20-21页
    1.4 论文创新点第21-22页
第2章 定向增发概念与理论基础第22-30页
    2.1 定向增发的概念第22-24页
    2.2 定向增发中大股东操纵行为概念界定第24-25页
        2.2.1 资产注入行为第24页
        2.2.2 操纵利润行为第24-25页
        2.2.3 操纵增发价格行为第25页
    2.3 定向增发的理论基础第25-30页
        2.3.1 代理成本理论第26-27页
        2.3.2 信息不对称理论第27-28页
        2.3.3 大股东控制权私有收益理论第28-30页
第3章 大股东注入资产质量优劣识别分析第30-35页
    3.1 注入资产质量优劣识别指标第30页
    3.2 注入资产为优质资产的公司确定第30-33页
        3.2.1 研究设计第30-31页
        3.2.2 综合绩效指数的确定第31页
        3.2.3 注入资产为优质资产的显著性检验分析第31-33页
    3.3 注入资产质量优劣识别指标阈值的确定第33-34页
    3.4 小结第34-35页
第4章 大股东操纵利润行为识别分析第35-40页
    4.1 大股东操纵利润行为识别指标第35-36页
        4.1.1 大股东操纵利润行为识别指标选择第35页
        4.1.2 大股东操纵利润行为识别指标测算方法第35-36页
    4.2 定向增发中大股东操纵利润行为识别的实证分析第36-39页
        4.2.1 研究设计第36-37页
        4.2.2 模型的估计结果及分析第37页
        4.2.3 操纵利润行为存在性分析第37-39页
    4.3 小结第39-40页
第5章 大股东操纵增发价格行为识别分析第40-46页
    5.1 大股东操纵增发价格行为识别指标第40-41页
        5.1.1 大股东操纵增发价格行为识别指标选择第40-41页
        5.1.2 大股东操纵增发价格行为识别指标测算方法第41页
    5.2 定向增发中大股东操纵增发价格行为识别的实证分析第41-45页
        5.2.1 研究设计第41-42页
        5.2.2 模型估计结果及分析第42-45页
    5.3 小结第45-46页
第6章 监管对策第46-57页
    6.1 大股东操纵资产注入行为监管对策第46-49页
        6.1.1 完善注入资产质量要求的相关规定第46-48页
        6.1.2 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的相关规定第48-49页
    6.2 大股东操纵利润行为监管对策第49-51页
        6.2.1 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的相关规定第49-50页
        6.2.2 加强对不同类型定向增发新股发行的证券监管第50页
        6.2.3 健全定向增发后上市公司分红的规定第50页
        6.2.4 加强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建设第50-51页
    6.3 大股东操纵增发价格行为监管对策第51-53页
        6.3.1 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的相关规定第51页
        6.3.2 完善定向增发的定价机制第51-52页
        6.3.3 加强定向增发前后增发价格监控第52-53页
    6.4 其他监管对策第53-57页
        6.4.1 建立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终身诚信数据库第53页
        6.4.2 设立类别投票制度第53-54页
        6.4.3 健全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第54页
        6.4.4 加强中小投资者的教育第54-55页
        6.4.5 鼓励定向增发新股整体上市第55页
        6.4.6 限制大股东认购比例,赋予中小股东同样的新股购买权第55-57页
第7章 结论第57-59页
    7.1 研究结论第57-58页
    7.2 研究的局限性及展望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3页
在学研究成果第63-64页
致谢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中生生物图像技能培养的策略研究
下一篇: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明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