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丙酸氧镁前驱体法氧化镁和氢氧化镁纤维的制备、性能及其机理研究
| 摘要 | 第10-12页 |
| ABSTRACT | 第12-13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6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 1.2 氧化镁纤维的制备方法 | 第15-18页 |
| 1.2.1 固相法 | 第16页 |
| 1.2.2 液相法 | 第16-18页 |
| 1.2.3 气相法 | 第18页 |
| 1.3 氧化镁的应用 | 第18-19页 |
| 1.3.1 耐火材料 | 第18-19页 |
| 1.3.2 修复酸性土壤 | 第19页 |
| 1.3.3 添加剂 | 第19页 |
| 1.3.4 氧化镁纤维的应用 | 第19页 |
| 1.4 氢氧化镁纤维的制备方法 | 第19-21页 |
| 1.4.1 水热法 | 第20页 |
| 1.4.2 直接沉淀法 | 第20页 |
| 1.4.3 激光、微波等方法 | 第20-21页 |
| 1.5 氢氧化镁的应用 | 第21-23页 |
| 1.5.1 阻燃剂 | 第21页 |
| 1.5.2 废水处理 | 第21-22页 |
| 1.5.3 烟气脱硫 | 第22页 |
| 1.5.4 其他领域 | 第22页 |
| 1.5.5 氢氧化镁纤维的应用 | 第22-23页 |
| 1.6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及研究内容 | 第23-26页 |
| 第二章 离心甩丝法制备氧化镁纤维 | 第26-42页 |
| 2.1 引言 | 第26-27页 |
| 2.2 实验部分 | 第27-28页 |
| 2.2.1 实验材料 | 第27页 |
| 2.2.2 实验方法 | 第27页 |
| 2.2.3 表征方法 | 第27-28页 |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8-40页 |
| 2.3.1 前驱体纤维的结构分析 | 第28-30页 |
| 2.3.2 不同预处理过程对纤维结晶性能的影响 | 第30-33页 |
| 2.3.3 不同预处理过程对纤维外观形态的影响 | 第33-34页 |
| 2.3.4 不同预处理过程对纤维微观形貌的影响 | 第34-38页 |
| 2.3.5 纤维导热系数的测试 | 第38-40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 第三章 静电纺丝法制备氧化镁纤维 | 第42-52页 |
| 3.1 引言 | 第42-43页 |
| 3.2 实验部分 | 第43-45页 |
| 3.2.1 实验材料 | 第43-44页 |
| 3.2.2 实验方法 | 第44页 |
| 3.2.3 实验仪器及表征方法 | 第44-45页 |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5-49页 |
| 3.3.1 前驱体纤维分析 | 第45-47页 |
| 3.3.2 静电纺丝制备MgO纤维的结晶性能 | 第47-48页 |
| 3.3.3 静电纺丝制备MgO纤维的微观形貌分析 | 第48-49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49-52页 |
| 第四章 氢氧化镁纤维的制备和表征 | 第52-58页 |
| 4.1 引言 | 第52页 |
| 4.2 实验部分 | 第52-53页 |
| 4.2.1 实验材料 | 第52页 |
| 4.2.2 实验方法 | 第52-53页 |
| 4.2.3 表征方法 | 第53页 |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3-57页 |
| 4.3.1 氢氧化镁纤维的结晶性能 | 第53-55页 |
| 4.3.2 氢氧化镁纤维的微观形貌分析 | 第55-57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 第五章 结论及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 第58-62页 |
| 5.1 主要结论 | 第58-60页 |
| 5.2 主要创新点 | 第60页 |
| 5.3 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 第60-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8页 |
| 致谢 | 第68-69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专利情况 | 第69-70页 |
| 攻读学位期间所获奖励 | 第70-72页 |
| 附录: 论文原文(英文) | 第72-81页 |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