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休闲农业适宜区评价研究
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3页 |
1 绪论 | 第14-20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4-15页 |
1.2 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15-16页 |
1.2.1 选题目的 | 第15页 |
1.2.2 选题意义 | 第15-16页 |
1.3 研究方法及内容 | 第16-18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1.4 技术路线图 | 第18页 |
1.5 创新之处 | 第18-20页 |
2 研究综述与理论基础 | 第20-27页 |
2.1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20-23页 |
2.1.1 土地适宜性的相关研究 | 第20-21页 |
2.1.2 休闲农业的相关研究 | 第21-23页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3-25页 |
2.2.1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 第23-24页 |
2.2.2 区位论 | 第24-25页 |
2.3 休闲农业布局规划影响因素 | 第25-26页 |
2.3.1 资源条件 | 第25页 |
2.3.2 区位条件 | 第25-26页 |
2.3.3 用地条件 | 第2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3 研究区域概况及数据处理 | 第27-35页 |
3.1 研究区域概况 | 第27-28页 |
3.1.1 自然地理概况 | 第27页 |
3.1.2 社会经济概况 | 第27-28页 |
3.2 数据获取及处理 | 第28-29页 |
3.2.1 数据获取及说明 | 第28页 |
3.2.2 数据预处理 | 第28-29页 |
3.3 泉州休闲农业示范点概况 | 第29-34页 |
3.3.1 休闲农业数量分布 | 第29-31页 |
3.3.2 休闲农业空间分布 | 第31-32页 |
3.3.3 休闲农业类型分布 | 第32-33页 |
3.3.4 休闲农业密度分布 | 第33-3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4 泉州市休闲农业适宜性分析 | 第35-55页 |
4.1 综合研究思路 | 第35页 |
4.2 评价因子的选取原则 | 第35-36页 |
4.3 基于GIS的休闲农业适宜性分析 | 第36-45页 |
4.3.1 评价因子的选择 | 第36-39页 |
4.3.2 评价模型的构建 | 第39页 |
4.3.3 单因子评价 | 第39-44页 |
4.3.4 多因子叠加综合评价 | 第44-45页 |
4.4 基于AHP的休闲农业适宜性分析 | 第45-54页 |
4.4.1 指标体系构建 | 第45-46页 |
4.4.2 评价指标说明 | 第46-47页 |
4.4.3 权重的确定 | 第47-52页 |
4.4.4 指标因子量化 | 第52-5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5 典型案例评价 | 第55-61页 |
5.1 典型案例分析 | 第55-57页 |
5.1.1 永春茂霞村 | 第55页 |
5.1.2 桃仙溪休闲农业园 | 第55-56页 |
5.1.3 安溪县华祥苑茶庄园 | 第56页 |
5.1.4 惠安县葵花生态园 | 第56-57页 |
5.1.5 南安市黄旗尖生态茶园 | 第57页 |
5.2 开发适宜性评价 | 第57-59页 |
5.2.1 指标因子评分 | 第57-58页 |
5.2.2 基于GIS的分析结果 | 第58-59页 |
5.3 综合分析评价 | 第59-61页 |
6 结论与建议 | 第61-65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61页 |
6.2 泉州休闲农业适宜区优化建议 | 第61-63页 |
6.2.1 引进人才,培育新型农民 | 第61-62页 |
6.2.2 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 第62页 |
6.2.3 完善管理体系,加强政府管理体制 | 第62-63页 |
6.2.4 优化休闲农业产业布局 | 第63页 |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附录 | 第68-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