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大环草酰胺配体及其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和表征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26页
    1.1 几个基本概念及研究背景第8-9页
    1.2 配合物的种类第9-16页
        1.2.1 根据空间结构分类第9-13页
        1.2.2 根据配体分类第13-16页
    1.3 配合物的合成与制备第16-18页
    1.4 影响配合物结构的主要因素第18-21页
    1.5 超分子化合物中的非共价键第21-24页
        1.5.1 氢键第22-24页
        1.5.2 π???π 堆积作用第24页
        1.5.3 研究超分子化合物中弱相互作用力的意义第24页
    1.6 本论文的选题依据及主要研究内容第24-26页
第二章 单核大环配合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质第26-40页
    2.1 配体NiL~1的合成与性质第26-28页
        2.1.1 NiL~1的合成第26-27页
        2.1.2 NiL~1的红外光谱分析第27-28页
        2.1.3 NiL~1的紫外-可见光谱分析第28页
    2.2 NiL~1晶体的合成、结构与性质第28-35页
        2.2.1 晶体NiL~1的合成第28-29页
        2.2.2 NiL~1的晶体结构测定第29-32页
        2.2.3 NiL~1的红外光谱分析第32-33页
        2.2.4 NiL~1的紫外-可见光谱分析第33-34页
        2.2.5 NiL~1的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第34-35页
        2.2.6 NiL~1的热重分析第35页
    2.3 NiL~1·H_2O晶体的合成、结构与性质第35-39页
        2.3.1 晶体NiL~1·H_2O的合成第35-36页
        2.3.2 NiL~1·H_2O晶体结构测定第36-38页
        2.3.3 NiL~1·H_2O的红外光谱分析第38-39页
    2.4 小结第39-40页
第三章 异金属配合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质第40-50页
    3.1 配体NiL~2的合成与性质第40-42页
        3.1.1 NiL~2的合成第40-41页
        3.1.2 NiL~2的红外光谱分析第41-42页
        3.1.3 NiL~2的紫外-可见光谱分析第42页
    3.2 {[Zn_2(NiL~2)_2(DACH)_2]·2DMF·H_2O]}n的合成、结构与性质第42-49页
        3.2.1 {[Zn_2(NiL~2)_2(DACH)_2]·2DMF·H_2O]}n的合成第42-43页
        3.2.2 {[Zn_2(NiL~2)_2(DACH)_2]·2DMF·H_2O]}n的晶体结构测定第43-48页
        3.2.3 {[Zn_2(NiL~2)_2(DACH)_2]·2DMF·H_2O]}n的红外光谱分析第48-49页
    3.3 小结第49-50页
第四章 异金属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质第50-63页
    4.1 配体NiL~3的合成与性质第50-52页
        4.1.1 NiL~3的合成第50页
        4.1.2 NiL~3的红外光谱分析第50-51页
        4.1.3 NiL~3的紫外-可见光谱分析第51-52页
    4.2 {[Cd(NiL~3)(H_2O)_2]·2DMF]}_n的合成、结构与性质第52-62页
        4.2.1 {[Cd(NiL~3)(H_2O)_2]·2DMF]}_n的合成第52页
        4.2.2 {[Cd(NiL~3)(H_2O)_2]·2DMF]}_n的晶体结构测定第52-59页
        4.2.3 {[Cd(NiL~3)(H_2O)_2]·2DMF]}_n的红外光谱分析第59-60页
        4.2.4 {[Cd(NiL~3)(H_2O)_2]·2DMF]}_n的紫外-可见光谱分析第60-61页
        4.2.5 {[Cd(NiL~3)(H_2O)_2]·2DMF]}_n的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第61页
        4.2.6 {[Cd(NiL~3)(H_2O)_2]·2DMF]}_n的热重分析第61-62页
    4.3 本章小结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71页
附录:仪器和测量方法第71-72页
论文发表情况第72-73页
致谢第73-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石墨烯和导电聚合物材料在环境和储能领域中的应用
下一篇:光磁功能导向的稀土基配合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