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微孔球扁药的制备与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绪论 | 第9-20页 |
1.1 选题的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 | 第9-10页 |
1.2 渐增性燃烧发射药装药原理及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渐增性燃烧发射药的作用原理 | 第10-11页 |
1.2.2 渐增性燃烧发射药的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 超临界流体制备微孔材料的发展 | 第13-18页 |
1.3.1 超临界流体概述 | 第14-16页 |
1.3.2 超临界流体发泡高分子材料的原理 | 第16-17页 |
1.3.3 超临界流体制备微孔材料的工艺方法 | 第17-18页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8-20页 |
2 结构微孔球扁药的制备与几何模型构建 | 第20-33页 |
2.1 引言 | 第20页 |
2.2 发泡工艺 | 第20-23页 |
2.3 表层再溶解工艺 | 第23页 |
2.4 几何模型构建 | 第23-29页 |
2.4.1 球形药皮层质量分数 | 第24-26页 |
2.4.2 椭球形药皮层质量分数 | 第26-27页 |
2.4.3 球扁形药皮层质量分数 | 第27-29页 |
2.5 微孔球扁药的发泡倍率 | 第29-32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3 工艺条件对结构微孔球扁药内部形貌的影响 | 第33-47页 |
3.1 引言 | 第33页 |
3.2 饱和时间对皮层形成的影响 | 第33-38页 |
3.3 发泡工艺条件对皮层厚度的影响 | 第38-42页 |
3.3.1 实验原料及仪器 | 第38页 |
3.3.2 解吸附时间对皮层厚度的影响 | 第38-40页 |
3.3.3 发泡温度对皮层厚度的影响 | 第40-42页 |
3.4 结构微孔球扁药内部泡孔的梯度分布 | 第42-44页 |
3.5 结构微孔球扁药内部泡孔的合并 | 第44-4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4 结构微孔球扁药燃烧性能研究 | 第47-62页 |
4.1 引言 | 第47页 |
4.2 密闭爆发器实验 | 第47-48页 |
4.2.1 实验原理 | 第47-48页 |
4.2.2 实验条件 | 第48页 |
4.3 发泡工艺条件对燃烧性能的影响 | 第48-56页 |
4.3.1 解吸附时间对燃烧性能的影响 | 第48-50页 |
4.3.2 发泡温度对燃烧性能的影响 | 第50-52页 |
4.3.3 不同型号结构微孔球扁药渐增性的实现 | 第52-56页 |
4.4 表层再溶解工艺条件对燃烧性能的影响 | 第56-60页 |
4.4.1 乙酸乙酯用量对燃烧性能的影响 | 第57-59页 |
4.4.2 溶解时间对燃烧性能的影响 | 第59-6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5 饱和阶段对增塑剂萃取现象的研究 | 第62-69页 |
5.1 引言 | 第62页 |
5.2 超临CO_2对双基球扁药颗粒的萃取现象 | 第62-64页 |
5.2.1 球扁药萃取现象的基本原理 | 第62-63页 |
5.2.2 超临界CO_2萃取球扁药颗粒过程 | 第63-64页 |
5.3 饱和阶段萃取量的影响因素 | 第64-68页 |
5.3.1 影响因素分析与选取 | 第64-65页 |
5.3.2 萃取量的实验测定 | 第65页 |
5.3.3 饱和压力和饱和时间对萃取量的影响 | 第65-66页 |
5.3.4 药粒尺寸对萃取量的影响 | 第66-67页 |
5.3.5 饱和釜体积对萃取量的影响 | 第67-6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6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69-72页 |
6.1 结论 | 第69-70页 |
6.2 展望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8页 |
附录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