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当代文学(1949年~)论文

在命运的迷障中穿行—论史铁生创作中的悲剧意识

致谢第4-5页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引言第10-12页
1 史铁生与悲剧意识第12-29页
    1.1 悲剧意识的界定及其在中西方的表现形态第12-19页
        1.1.1 悲剧及悲剧意识在西方的表现形态第12-15页
        1.1.2 悲剧及悲剧意识在中国的表现形态第15-19页
    1.2 史铁生的人生悲剧第19-21页
    1.3 史铁生悲剧意识的生成及发展第21-29页
        1.3.1 童年经验的影响第22-24页
        1.3.2 残疾的命运突袭第24-27页
        1.3.3 母亲的去世第27-29页
2 史铁生悲剧意识的内涵第29-50页
    2.1 生命的底蕴:荒诞第29-37页
        2.1.1 "曾问生何来,又问终归处"第29-31页
        2.1.2 人世无常,世事终难定第31-34页
        2.1.3 生而有别的宿命感第34-36页
        2.1.4 人生的虚无第36-37页
    2.2 生存的处境: 悖论第37-44页
        2.2.1 悖论性的存在第37-41页
        2.2.2 人生三大根本困境的揭示第41-44页
    2.3 人性的复杂: 不确定性第44-50页
        2.3.1 人性的可能性第44-45页
        2.3.2 人性的趋向性第45-47页
        2.3.3 人性的必要: 忏悔第47-50页
3 史铁生悲剧意识的艺术表现第50-79页
    3.1 悲剧性人物第50-61页
        3.1.1 "可能世界"的童年经验第51-56页
        3.1.2 童年经验导向下的命运悲剧第56-58页
        3.1.3 悖论下的爱情悲剧第58-61页
    3.2 悲剧性语言第61-67页
        3.2.1 参悟生死的智悲语第61-64页
        3.2.2 苍凉的韵味第64-67页
    3.3 悲剧意象第67-79页
        3.3.1 悲剧意象分析第68-76页
        3.3.2 意境分析第76-79页
4 史铁生悲剧意识的意义第79-87页
    4.1 战胜虚无—在虚无中创造意义第79-85页
    4.2 超越生死,抵达人生新境界第85-87页
结语第87-89页
参考文献第89-92页
作者简历第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坚守与完成—1949年后路翎的转型与定型研究
下一篇:浙江古代建筑斗栱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