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药学论文--药剂学论文--制剂学论文

肿瘤细胞线粒体精准靶向多功能药物递送系统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英文缩略词表第14-15页
第一章 前言第15-20页
    1 研究基于的问题第15页
    2 研究现状第15-17页
        2.1 抗体--药物偶联物第15-16页
        2.2 纳米药物转运系统第16-17页
    3 协同治疗第17-18页
    4 课题设想第18-20页
第二章 以富勒烯为基体的靶向系统的构建与表征第20-35页
    1 仪器与试剂第20-21页
        1.1 试剂第20页
        1.2 仪器第20-21页
    2 实验内容第21-25页
        2.1 建立RH含量测定方法第21-22页
            2.1.1 确定RH检测波长第21页
            2.1.2 液相色谱条件第21页
            2.1.3 RH标准曲线的建立第21页
            2.1.4 RH检测的准确度第21-22页
            2.1.5 RH检测的精密度第22页
        2.2 制剂C60-TPP/RH@LIPO的制备第22-23页
            2.2.1 C60-NH2的制备第22页
            2.2.2 C60-TPP的合成第22页
            2.2.3 C60-TPP/RH的制备第22-23页
            2.2.4 C60-TPP/RH@LIPO的制备第23页
        2.3 C60-TPP/RH载药率的考察第23页
        2.4 全波长扫描图第23页
        2.5 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第23-24页
        2.6 荧光光谱扫描第24页
        2.7 透射电镜(TEM)第24页
        2.8 粒径分布以及Zeta电位的考察第24页
        2.9 体外释药行为的考察第24页
        2.10 统计学分析第24-25页
    3 结果与讨论第25-34页
        3.1 RH含量测定第25-27页
            3.1.1 RH检测波长第25页
            3.1.2 RH标准曲线第25-27页
            3.1.3 准确度第27页
            3.1.4 精密度第27页
        3.2 C60-TPP/RH的载药率第27-28页
        3.3 全波长扫描图谱第28页
        3.4 傅立叶红外光谱第28-29页
        3.5 荧光光谱扫描第29-30页
        3.6 透射电镜第30-32页
        3.7 粒径和电位第32-33页
        3.8 体外释药行为的考察第33-34页
    4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三章 C60-TPP/RH@LIPO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第35-51页
    1 仪器与试剂第35-36页
        1.1 仪器第35页
        1.2 试剂第35-36页
    2 实验方法第36-40页
        2.1 线粒体探针最佳孵育浓度第36页
        2.2 细胞摄取实验第36页
        2.3 细胞毒性实验第36-37页
            2.3.1 药物转运系统对 MCF-7 细胞的毒性试验第36-37页
            2.3.2 药物转运系统对MCF-7 细胞的抑制作用第37页
        2.4 活性氧实验第37页
        2.5 线粒体膜电位的检测第37-38页
        2.6 ATP含量测定第38-40页
            2.6.1 ATP的测定第38-39页
            2.6.2 BCA蛋白浓度的测定第39页
            2.6.3 Western测定细胞色素c的含量变化第39-40页
    3 结果与讨论第40-51页
        3.1 线粒体探针MitoTracker@ Deep Red FM最佳孵育浓度的确定第40-41页
        3.2 活性氧检测实验第41页
        3.3 细胞摄取实验第41-43页
        3.4 细胞毒性实验第43-46页
            3.4.1 载体系统对MCF-7 细胞的毒性第43-44页
            3.4.2 药物转运系统对MCF-7 细胞的抑制作用第44-46页
        3.5 线粒体膜电位检测实验第46-47页
        3.6 ATP含量测定第47-49页
        3.7 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色素C的含量变化第49-51页
    4 本章小结第51页
第四章 C60-TPP@LIPO的体内抗肿瘤活性第51-68页
    1 实验材料第51-52页
        1.1 仪器第51-52页
        1.2 试剂第52页
        1.3 实验小鼠第52页
    2 实验内容第52-56页
        2.1 构建小鼠模型第52-53页
        2.2 建立测定RH的方法第53-54页
            2.2.1 RH的液相色谱条件第53页
            2.2.2 生物样品的预处理第53页
            2.2.3 方法专属性考察第53页
            2.2.4 生物组织RH标准曲线的建立第53-54页
            2.2.5 精密度实验第54页
            2.2.6 回收率实验第54页
        2.3 C60-TPP/RH@LIPO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研究第54-55页
            2.3.1 C60-TPP/RH@LIPO在小鼠体内各组织分布的定性研究第54-55页
            2.3.2 C60-TPP/RH@LIPO在小鼠体内各组织器官的定量第55页
        2.4 C60-TPP/RH@LIPO的药效学研究第55-56页
            2.4.1 药效学考察第55-56页
            2.4.2 苏木精伊红(HE)染色第56页
    3 结果与讨论第56-67页
        3.1 药物含量测定第56-60页
            3.1.1 专属性第56-57页
            3.1.2 标准曲线第57-58页
            3.1.3 回收率第58-59页
            3.1.4 精密度第59-60页
        3.2 C60-TPP/RH@LIPO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第60-62页
        3.3 活体成像第62-64页
        3.4 C60-TPP/IR783@LIPO的药效学研究第64-67页
            3.4.1 药效学研究第64-65页
            3.4.2 HE染色病理切片第65-67页
    4 本章小结第67-68页
第五章 全文总结第68-70页
参考文献第70-75页
个人简介第75-76页
致谢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TiO2:Yb,Ho,F的纳米载药体系的构建及应用
下一篇:新型吩噻嗪类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体外抗肿瘤活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