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视角的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培育研究--以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为例
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3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3-15页 |
1.1.1 我国民办高校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 第13页 |
1.1.2 我国民办高校发展面临的危机 | 第13-15页 |
1.1.3 民办高校必须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 第15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5-16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6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1.3.1 关于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 | 第16-17页 |
1.3.2 高校核心竞争力 | 第17页 |
1.3.3 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 | 第17-19页 |
1.4 文献述评 | 第19-20页 |
1.5 研究目标、内容与方法 | 第20-23页 |
1.5.1 研究目标 | 第20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5.3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1.5.4 研究的技术路线与章节安排 | 第22-23页 |
第2章 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 第23-35页 |
2.1 核心竞争力理论溯源 | 第23-25页 |
2.1.1 经济学起源 | 第23-24页 |
2.1.2 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推动 | 第24-25页 |
2.2 核心竞争力内涵、特征 | 第25-26页 |
2.2.1 内涵 | 第25-26页 |
2.2.2 特征 | 第26页 |
2.3 民办高校的范畴、性质和发展模式 | 第26-28页 |
2.3.1 民办高校的范畴、性质 | 第26-27页 |
2.3.2 民办高校的发展模式 | 第27-28页 |
2.4 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内涵、特征 | 第28-29页 |
2.5 民办高校培育核心竞争力的驱动因素 | 第29-31页 |
2.5.1 民办体制是核心影响要素 | 第29-30页 |
2.5.2 人才培养模式内涵、构成要素 | 第30-31页 |
2.6 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培育路径中的营销理论 | 第31-35页 |
2.6.1 目标市场营销理论 | 第31-32页 |
2.6.2 产品理论 | 第32-33页 |
2.6.3 品牌与整合营销传播理论 | 第33-35页 |
第3章 营销管理视角下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 | 第35-51页 |
3.1 民办高校的目标市场营销 | 第35-43页 |
3.1.1 实施目标营销的必要性、可行性与意义 | 第35-36页 |
3.1.2 民办高校对市场的细分 | 第36-39页 |
3.1.3 民办高校对目标市场的选择 | 第39-40页 |
3.1.4 民办高校的定位 | 第40-43页 |
3.2 产品理论视角中的课程设计 | 第43-49页 |
3.2.1 课程观的选择 | 第44-45页 |
3.2.2 课程模式 | 第45-48页 |
3.2.3 教学法 | 第48-49页 |
3.3 实践教学体系 | 第49-51页 |
第4章 品牌与传播理论视角中的学校形象塑造 | 第51-61页 |
4.1 品牌资产模型的运用 | 第51-53页 |
4.1.1 存在 | 第52页 |
4.1.2 相关度 | 第52页 |
4.1.3 表现 | 第52-53页 |
4.1.4 优势 | 第53页 |
4.1.5 联结 | 第53页 |
4.2 促进民办高校发展的品牌营销措施 | 第53-55页 |
4.2.1 内部品牌化 | 第54页 |
4.2.2 三种策略 | 第54-55页 |
4.3 整合营销传播 | 第55-61页 |
4.3.1 识别目标受众 | 第56页 |
4.3.2 明确想得到的回应 | 第56页 |
4.3.3 制造信息 | 第56-57页 |
4.3.4 选择媒介 | 第57页 |
4.3.5 公关传播 | 第57-59页 |
4.3.6 收集反馈 | 第59-61页 |
第5章 一个实证分析 | 第61-71页 |
5.1 研究假设 | 第61页 |
5.2 问卷设计与数据获取 | 第61-62页 |
5.3 因子分析 | 第62-64页 |
5.4 信度分析 | 第64-65页 |
5.5 各变量描述性统计结果及分析 | 第65-66页 |
5.6 回归分析 | 第66-68页 |
5.7 本章研究结果讨论 | 第68-71页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5页 |
附录 | 第75-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