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导言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问题的提出 | 第12-13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目标 | 第13-14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2 研究目标 | 第14页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4.2 技术路线图 | 第15-16页 |
1.5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第16页 |
1.5.1 可能的创新 | 第16页 |
1.5.2 可能存在的不足 | 第16页 |
1.6 概念的界定 | 第16-17页 |
1.6.1 参与式灌溉管理 | 第16页 |
1.6.2 农民用水户(者)协会 | 第16-17页 |
1.6.3 社会资本 | 第17页 |
1.7 本章小结 | 第17-19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第19-25页 |
2.1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9-21页 |
2.1.1 社会资本的起源和定义 | 第19-20页 |
2.1.2 社会资本的构成 | 第20页 |
2.1.3 社会资本的测量 | 第20-21页 |
2.2 文献综述 | 第21-24页 |
2.2.1 关于农户参与灌溉管理改革的影响因素研究 | 第21-22页 |
2.2.2 关于社会资本对农户行为的影响研究 | 第22页 |
2.2.3 关于农户社会资本与灌溉管理的研究 | 第22-23页 |
2.2.4 关于社会资本的测量实证研究 | 第23-24页 |
2.2.5 简要评述 | 第24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安徽省淠史杭灌区概况 | 第25-35页 |
3.1 研究区域概况 | 第25-26页 |
3.1.1 自然条件 | 第25页 |
3.1.2 农业生产状况 | 第25-26页 |
3.1.3 水资源利用状况 | 第26页 |
3.2 淠史杭灌区灌溉管理体制的变迁历程 | 第26-27页 |
3.3 淠史杭灌区参与式灌溉管理模式运行的现状 | 第27-28页 |
3.3.1 参与式灌溉管理模式运行的效果 | 第27页 |
3.3.2 参与式灌溉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 第27-28页 |
3.4 调研区域及样本基本情况 | 第28-34页 |
3.4.1 抽样及调研方法 | 第28-29页 |
3.4.2 样本农户的基本情况 | 第29-31页 |
3.4.3 受访农户对参与式灌溉管理改革的认知状况 | 第31-32页 |
3.4.4 受访农户对参与灌溉管理改革的意愿分析 | 第32-3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四章 社会资本对农户参与灌溉管理改革意愿的实证分析 | 第35-53页 |
4.1 研究方法 | 第35-36页 |
4.1.1 因子分析法 | 第35-36页 |
4.1.2 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 | 第36页 |
4.2 农户社会资本测量 | 第36-45页 |
4.2.1 农户社会资本的描述性分析 | 第37-38页 |
4.2.2 农户社会资本的测量 | 第38-42页 |
4.2.3 农户社会资本得分分析 | 第42-45页 |
4.3 农户参与灌溉管理改革意愿的回归分析 | 第45-51页 |
4.3.1 研究假说 | 第45-46页 |
4.3.2 回归模型变量选择 | 第46-47页 |
4.3.3 模型估计 | 第47-5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五章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53-57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53-54页 |
5.1.1 农户对参与式灌溉管理改革的认知度偏低 | 第53页 |
5.1.2 农户社会资本具有地区差异性 | 第53-54页 |
5.1.3 社会资本是影响农户参与灌溉管理改革的重要因素 | 第54页 |
5.2 政策建议 | 第54-55页 |
5.2.1 充分发掘和利用农户社会资本 | 第54页 |
5.2.2 加强政策宣传力度,制定相关激励措施 | 第54-55页 |
5.2.3 健全农村教育培训机制,注重农村人力资本建设 | 第55页 |
5.2.4 尊重农户意愿,健全需求表达机制 | 第55页 |
5.3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附录 | 第61-65页 |
致谢 | 第65-6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