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机车工程论文--电力机车论文--牵引电器、牵引变压器论文

地铁车辆受流器与第三接触轨稳定性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1-18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6页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目标第16-18页
        1.3.1 研究内容第16页
        1.3.2 研究目标第16页
        1.3.3 研究方法第16-18页
第2章 受流器工作环境分析第18-23页
    2.1 受流器安装第18-19页
    2.2 受流器调整过程第19-22页
        2.2.1 通过齿调板调节受流靴高度第19页
        2.2.2 调节自由位高度第19-20页
        2.2.3 调节脱靴位高度第20-21页
        2.2.4 受流器调整后检查接触压力第21-22页
    2.3 本章小结第22-23页
第3章 受流器与第三接触轨模型建立第23-50页
    3.1 模型的建立第23-49页
        3.1.1 受流器力学模型第23-29页
        3.1.2 受流器与第三接触轨仿真方法第29-34页
        3.1.3 受流器与第三接触轨的力学模型第34-40页
        3.1.4 受流器、第三接触轨及耦合模型的建模第40-49页
    3.2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4章 受流器与第三接触轨匹配性研究第50-69页
    4.1 研究方法第50页
    4.2 理论分析第50-52页
    4.3 线路测试数据分析第52-58页
        4.3.1 运行工况第52页
        4.3.2 测试具体内容第52-53页
        4.3.3 试验原理及设计第53-55页
        4.3.4 测试结果及分析第55-58页
    4.4 受流器与第三接触轨仿真数据第58-60页
        4.4.1 受流器与第三接触轨仿真模型第58-60页
        4.4.2 受流器与第三接触轨耦合模型第60页
    4.5 仿真工况第60-61页
    4.6 结果及分析第61-68页
        4.6.1 单轨分析第61-65页
        4.6.2 断轨间距分析第65-68页
    4.7 本章小结第68-69页
结论第69-70页
致谢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7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五单元关节式集装箱运输平车研究
下一篇:安全管理体系在SCJQ致密性气田钻井项目中应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