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前言 | 第8页 |
1 文献综述 | 第8-16页 |
1.1 矿区土地复垦概况 | 第8-9页 |
1.1.1 国外矿区土地复垦研究进展 | 第8-9页 |
1.1.2 国内矿区土地复垦研究进展 | 第9页 |
1.2 AM概况 | 第9-10页 |
1.2.1 AM的概念 | 第9页 |
1.2.2 AM的结构 | 第9-10页 |
1.2.3 AMF的种类与分布 | 第10页 |
1.3 AMF对宿主植物的影响 | 第10-11页 |
1.3.1 AMF对宿主植物影响的国外研究进展 | 第10-11页 |
1.3.2 AMF对宿主植物影响的国内研究进展 | 第11页 |
1.4 AMF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 第11-13页 |
1.4.1 AMF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的国外研究进展 | 第12页 |
1.4.2 AMF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的国内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1.5 AMF对土壤生物活性的影响 | 第13-14页 |
1.5.1 AMF对土壤生物活性影响的国外研究进展 | 第13页 |
1.5.2 AMF对土壤生物活性影响的国内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1.6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4页 |
1.7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8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16-20页 |
2.1 供试土壤 | 第16页 |
2.2 供试AMF种菌 | 第16页 |
2.3 供试作物 | 第16页 |
2.4 试验设计 | 第16-17页 |
2.5 样品采集与处理 | 第17页 |
2.5.1 土壤样品 | 第17页 |
2.5.2 作物样品 | 第17页 |
2.6 分析项目及方法 | 第17-19页 |
2.6.1 土壤化学性质的测定 | 第17页 |
2.6.2 作物样品的测定 | 第17-18页 |
2.6.3 土壤AMF孢子密度的测定 | 第18页 |
2.6.4 土壤酶活性的测定 | 第18页 |
2.6.5 土壤总量有机酸的测定 | 第18-19页 |
2.6.6 土壤球囊霉素的测定 | 第19页 |
2.6.7 土壤微生物数量的测定 | 第19页 |
2.7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19-20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0-53页 |
3.1 不同磷水平与AMF对玉米侵染效应的影响 | 第20-27页 |
3.1.1 不同磷水平与AMF对玉米侵染密度的影响 | 第20-22页 |
3.1.2 不同磷水平与AMF对玉米丛枝丰度的影响 | 第22-25页 |
3.1.3 不同磷水平与AMF对土壤中孢子密度的影响 | 第25-27页 |
3.2 不同磷水平与AMF对玉米生长影响 | 第27-34页 |
3.2.1 不同磷水平与AMF对玉米株高的影响 | 第27-29页 |
3.2.2 不同磷水平与AMF对玉米茎粗的影响 | 第29-31页 |
3.2.3 不同磷水平与AMF对玉米干重的影响 | 第31-32页 |
3.2.4 不同磷水平与AMF对玉米地上部磷含量的影响 | 第32-34页 |
3.3 不同磷水平与AMF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 第34-44页 |
3.3.1 不同磷水平与AMF对土壤有效磷的影响 | 第34-36页 |
3.3.2 不同磷水平与AMF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 第36-38页 |
3.3.3 不同磷水平与AMF对土壤pH值的影响 | 第38-40页 |
3.3.4 不同磷水平与AMF对土壤总量有机酸的影响 | 第40-42页 |
3.3.5 不同磷水平与AMF对土壤球囊霉素的影响 | 第42-44页 |
3.4 不同磷水平与AMF对土壤生物活性的影响 | 第44-53页 |
3.4.1 不同磷水平与AMF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 第44-49页 |
3.4.2 不同磷水平与AMF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 第49-53页 |
4 讨论 | 第53-55页 |
4.1 不同磷水平与AMF对玉米侵染效应的影响 | 第53页 |
4.2 不同磷水平与AMF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 第53-54页 |
4.3 不同磷水平与AMF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 第54页 |
4.4 不同磷水平与AMF对土壤生物活性的影响 | 第54-55页 |
5 结论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3页 |
Abstract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5-67页 |
附录 | 第67页 |